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志辉源石酒庄:荒坡变绿洲,匠心酿美酒——探访宁夏贺兰山东麓的

来源: 编辑:张枫焱 时间:2025-06-25
导读: 志辉源石酒庄:荒坡变绿洲,匠心酿美酒——探访宁夏贺兰山东麓的生态与产业融合典范 (通讯员:张枫焱) 2025年6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贺兰山东麓产区「贺兰紫珠·黄河绿洲」暑期调研团来到宁夏志辉源石酒庄进行调研探访。在贺兰山脚下的这片曾经荒芜的...

志辉源石酒庄:荒坡变绿洲,匠心酿美酒——探访宁夏贺兰山东麓的生态与产业融合典范

 

(通讯员:张枫焱)

2025年6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贺兰山东麓产区「贺兰紫珠·黄河绿洲」暑期调研团来到宁夏志辉源石酒庄进行调研探访。在贺兰山脚下的这片曾经荒芜的矿坑废墟上,一座将生态修复与葡萄酒文化完美融合的酒庄——志辉源石酒庄正以其独特的发展故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酒庄时,对其“荒山变葡萄园”的生态实践和产业富民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如今,这座酒庄已成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标杆,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成为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鲜活样本。
    志辉源石酒庄的前身是宁夏本地一家采沙石企业。1996年,随着政府生态修复政策的推进,企业创始人袁辉、袁志兄弟响应号召,转型承包荒山荒坡,开启长达十年的植树造林。2008年,酒庄正式开建,依托贺兰山冲积扇平原的砾石土壤和独特风土,种植了3000亩酿酒葡萄,涵盖赤霞珠、马瑟兰等16个品种。

“这里的土壤一层土一层石,葡萄根系能深入地下汲取矿物质,酿出的酒更具层次感。”酒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滴灌技术和科学种植,酒庄实现了节水环保与品质提升的双赢,成为贺兰山生态修复的典范。
    在发酵车间,两种截然不同的酿酒工艺对比鲜明:法国进口的15方橡木桶单只造价70万元,能为红酒带来烟熏、香草等复杂香气;而国产不锈钢罐则保留葡萄原始的果香,成本仅20万元。“橡木桶酒更浓郁,适合陈年;不锈钢罐酒新鲜易饮,各具特色。”工作人员解释道。

张1.png



  酒庄坚持人工采摘与粒选,仅保留0.8-1.2厘米的优质果实。发酵后的酒液通过重力自流进入地下酒窖的400余只橡木桶中熟成,再经瓶储方可上市。从采摘到装瓶,一瓶高端葡萄酒需历时三年。

 2020年总书记的到访为酒庄注入新动力。在考察中,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守山人,守护好贺兰山生态”,并肯定了酒庄通过葡萄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的模式。如今,酒庄不仅跻身宁夏首批“二级列庄”,还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成为农旅融合的典范。此外,酒庄推出的“认养葡萄树”计划已吸引3500余人参与,收益反哺贺兰山运动公园绿化,形成生态保护闭环。
  酒庄内,光绪年间的牌匾、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料展陈,处处彰显中国葡萄酒的文化底蕴。而用拆迁老宅砖瓦建造的官帽形主体建筑、废弃橡木桶改装的家具,则体现了环保理念。

“我们的目标是酿出具有中国风土的葡萄酒。”工作人员表示。酒庄的马瑟兰干红曾在2024年布鲁塞尔国际大赛斩获金奖,印证了宁夏产区的国际竞争力。如今,志辉源石酒庄的故事仍在续写——从矿坑到绿洲,从荒山到葡萄园,这片土地正以一杯杯美酒,向世界讲述着生态与人文共生的中国智慧。

张2.png


责任编辑: 张枫焱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