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红迹润乡土,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同心开展实践活动

来源: 编辑: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 时间:2025-07-17
导读: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踏寻红迹承初心,深耕乡土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陕甘宁临时政府旧址及烈士陵园,用脚步丈量传承,以实干浇灌振兴,让红色的种子在乡土里生生不息。

image.png

                                                                   (团队成员在红军西征纪念馆合影)

重温长征史诗,追寻红色印记

走进红军西征纪念馆,队员们跟随解说的步伐了解红军西征的全过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斑驳的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理想、浴血奋战的历程,诉说着红军长征途中在同心地区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红军西征在同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聚的光辉革命事迹,了解红军与当地群众鱼水情深、共同奋斗的历史片段,深切体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



image.pngimage.png

 (团队成员参观红军西征纪念馆)


探访革命旧址,体悟使命担当

作为红军西征胜利的产物,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最初实践,播下了民族团结的“金种子”。踏入旧址,实践成员详细解读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在革命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以“民族团结”为纽带,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厚根基,以及党和国家在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伟大实践,激励着团队成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在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团队成员参观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旧址)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精神血脉

在同心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同心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的破损军装、锈迹钢枪和泛黄家书等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马和福、张月英、木双成等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纪念碑前,队员们整齐列队,怀着崇敬之心向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致敬,表达深切缅怀。默哀结束后队员们组织为烈士扫墓,延续心中的敬意,深刻感悟先辈的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image.png

image.png

                                                             (团队成员参观同心烈士陵园)

长征史诗中熔铸的信仰内核,革命旧址里沉淀的使命基因,英烈事迹中闪耀的精神光芒,共同构成了一座贯通历史与现实的精神丰碑。探寻红色足迹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回望历史,更在于让红色基因成为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军民同心的故事、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化作滋养乡村的养分,既是点亮同心文旅的特色地标,激活乡村产业活力;更是凝聚乡亲的精神纽带,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动能。

 


责任编辑: 长安大学赴宁夏同心“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