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大学子三下乡:非遗赋新生,羌绣映匠心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行奕祯 时间:2025-07-17
导读: 图为封面图 为深入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长安大学赴陕西汉中宁强“非遗探秘·羌韵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汉中市宁强县开展调研活动。7月16日,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与非遗传承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羌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在现...

428a9fcf064028f5c1d48f37f49622ac.jpg

图为封面图

为深入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长安大学赴陕西汉中宁强“非遗探秘·羌韵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汉中市宁强县开展调研活动。7月16日,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与非遗传承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羌绣这一古老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图片3.png

图为实践队队员们了解羌绣的现实发展

在宁强县羌博园的展览区,实践团成员们被琳琅满目的羌绣作品所吸引。从精美的服饰、头饰到实用的家居装饰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羌绣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承人的讲解下,成员们了解到羌绣以其独特的针法、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被誉为“指尖上的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技正为这一古老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工坊内,先进的绣花机正按照预设的程序,精准地复刻着传统羌绣的图案。机器的高效运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羌绣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可能。image.png

图为绣品的机械化生产

“虽然机器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但羌绣的核心仍然是人的创造力和情感投入。”羌绣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们强调。机器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细腻情感和独特创意,每一件羌绣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从设计图案到输入针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的精心策划和细致操作。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还了解到,为了推动羌绣的现代化转型,当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羌绣的表现形式,还拓展了其市场空间,为羌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羌绣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现状,还激发了他们为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的热情。未来,他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行奕祯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