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团赴陕西留坝江西营研究院参观交流

来源:原创 编辑:王文龙、吴奕婷 时间:2025-07-20
导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月20日电 (通讯员 王文龙 吴奕婷) 夏木葱茏,药香氤氲。7月20日清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留坝参乡振兴服务团”的成员们踏入了位于秦岭深处的留坝县江西营研究院。 研究院内,从留坝的历史底蕴到“药食同源”的智慧传承,从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月20日电(通讯员 王文龙 吴奕婷) 夏木葱茏,药香氤氲。7月20日清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留坝参乡振兴服务团”的成员们踏入了位于秦岭深处的留坝县江西营研究院。研究院内,从留坝的历史底蕴到“药食同源”的智慧传承,从道地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创新研发,再到特色产品的市场化探索,一项项凝聚科技力量的成果,为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


image.png


服务团成员于研究院门口合影


科技筑基,唤醒秦岭药库潜能

 步入研究院的成果展示厅,一幅留坝中药材产业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留坝县,历史上即为南北通衢,素有“秦汉咽喉”之称,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中药材种质资源。然而,资源优势如何高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西营研究院交出了科技赋能的答卷。

“我们坚持‘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理念。”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成员们介绍道。展厅内的数据令人振奋:在研究院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领下,留坝全县已成功建立西洋参、猪苓、淫羊藿、黄精等多个道地药材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猪苓的种植量甚至已经达到全国的60%。这些示范基地不仅规模可观,更严格推行生态种植规范,确保了药材的道地品质和安全性,成为引领全县产业升级的“样板田”。研究院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药农提供从选种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到采收加工的全链条科技服务,显著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1753008840774.png


负责人向服务团成员介绍展馆


“药食同源”创新,拓展“大食物观”实践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在江西营研究院找到了鲜活的基层实践注解。研究院深挖留坝“药食同源”的历史文化,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开辟了中药材产业增值的新蓝海。

在研究院的产品展示区域,服务团成员们亲眼目睹了中药材如何从“治病良药”蝶变为“养生美食”。基于西洋参、天麻、黄精等优质原料,研究院与高校合作,成功开发出系列产品:即食型滋补膏方、通过蜜渍极大去除药味而不失药性的参片、黄精羊肚菌鸡汤煲、黄精咖啡等。这些产品跳出了传统药材的单一形态,瞄准大健康消费市场,满足了现代人对营养、健康、便捷、美味食物的多元化需求。


image.png


服务团成员参观中草药产品


古法新韵,体验炮制传承中的科技之光

实践环节将参观推向高潮。在研究院的传统炮制体验区域,弥漫着浓郁而独特的药香。在药工的指导下,服务团成员们纷纷挽起袖子,亲身体验了中药炮制的魅力。从净选、切制到炒炙、蒸煮,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蕴藏着对火候、时间、辅料精准掌控的深厚功力。


1753008624727.png


    服务团成员学习体验中药古法炮制


直播赋能,“小屏幕”连通“大市场”

产业振兴,最终要落脚于市场价值。由于处在深山之中,产品外销困难,江西营研究院敏锐把握数字经济脉搏,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电商直播领域。在研究院精心打造的“招商直播基地”,服务团成员们看到了另一番火热景象,现代化的直播间设备一应俱全。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不仅是展示留坝中药材及深加工产品的窗口,更是吸引投资、推广技术、连接产销的重要平台,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服务团成员根据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一小段直播尝试。
          通过小小的手机屏幕,留坝的西洋参、林下猪苓、药膳包、菌菇干货等特色产品,跨越千山万水,直达全国消费者的手中。直播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溢价能力,更高效地传递了留坝的生态价值和产业优势,吸引了潜在客商关注,为产业持续注入活水。这种“科技+产业+电商”的融合模式,有效破解了山区优质农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image.png

直播间情况


  本次的参观体验充实而深刻。从资源普查到良种选育,从生态种植到深加工,从“药食同源”产品创新到电商直播开拓市场,江西营研究院构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让书本上的知识在留坝的山川田野间变得立体而鲜活。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践行国家“大食物观”战略、保障食物安全与多元化供给,科技是核心驱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像研究院这样深耕一线、勇于创新的实干平台。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学生,江西营研究院的实践启示团队成员,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就在于将前沿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转化为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学习这种扎根大地、服务产业的精神,未来更积极地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把青春和智慧融入‘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壮阔事业里,让科技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责任编辑: 王文龙、吴奕婷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