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三下乡”团队:青春驻藏龙 薪火传新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牛顿的知识杂货铺"实践团于2025年7月10日至18日深入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藏龙寨村,开展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科技赋能教育,青春助力振兴"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为当地乡村教育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活动始终。实践团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通过科学教育助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8天时间里,队员们为当地中小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暑期课程。
第一阶段(7月10-12日):夯实基础,精准辅导,实践团首日即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课业辅导全过程。次日创新推出"红色情景剧场"英语教学,通过《小英雄雨来》等红色故事角色扮演,既提升语言能力又传承红色基因。第三天增设"科学魔法秀",以"消失的画"等实验激发科学兴趣,首周即实现作业完成率100%。
分阶段辅导学生的课业 刘琪供图
第二阶段(7月13-15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实践团深化素质教育,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第四日开展"巧手创未来"手工课堂,制作剪纸等作品;第五日组织"阳光体育"趣味运动会,融入团队协作教育;第六日推出讲解垃圾如何分类,培养生态文明意识。期间累计开展素质拓展活动12场,参与人次达240余次。
举行阳光体育羽毛球趣味运动会 徐近供图
第三阶段(7月16-18日):科技引领,长效赋能,实践团充分发挥理工科专业优势,打造科技特色帮扶。第七日开展"伯努利的魔力"实验,演示悬浮乒乓球原理;收官日推出"气压火箭""彩虹密度塔"等进阶实验,配套观看相关的科学视频。实践队还与当地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将通过线上辅导持续关注学生成长。
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学小实验 孙晨宁供图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的各位成员在短期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次服务覆盖40余名学生,家访12户困难家庭,尽力解决每一位孩子所遇到的困难;一共开展科学小实验16次,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的乐趣,最后统计发现对比于第一天学生科学兴趣显著提升;为提升学生及家长的反诈能力,开展反诈宣传专题演讲2场,成功提升家长及孩子对反诈的重要心里;累计建立长期线上帮扶学生15名,确保帮扶工作持续开展,长期关注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健康;在整个活动期间学生作业完成率达100%,远远超出家长的预期。
对于此次活动收集了来自不同身份的的感悟:实践队队员罗晓彤(机械设计基础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作为学生党员,我深刻体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重大。当看到孩子们用饮料瓶做出'水火箭'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我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教育的信念。我们要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实践队队长赵嘉辉(机械设计基础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这次实践让我对'教育公平'有了更深理解。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是激励我未来投身乡村教育的最强动力。"藏龙寨村村委会主任张健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合作机会。";学生家长代表刘芳:"孩子回家后不仅讲科学实验,还会唱英语歌曲,讲英雄故事。感谢实践团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王曲街道南堡寨村妇女主任赵莉:"该实践团充分发挥了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科技+教育'帮扶模式为我村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值得在全村推广。"
带队老师实践队员和学生们进行合照 赵嘉辉供图
八天的实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牛顿的知识杂货铺"实践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乡村教育振兴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跟随党的步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