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学子赴宁夏银川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

来源: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编辑:江博雅 时间:2025-07-25
导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子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7月14日至18日,长安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携手共进民族复兴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巩昌盛...

红色基因:追溯奋斗历程,熔铸精神之魂

实践队首站聚焦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在银川军魂园,“冰雕连”的壮烈事迹震撼人心,队员们手持鲜花肃立默哀,感悟“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奉献”的崇高军魂。毛泽东同志“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论断深深烙印在队员心中。矗立于城市中心的宁夏解放纪念碑,则以其庄严肃穆的浮雕和铭文,向队员们诉说着宁夏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解放、共建家园的历史转折,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石。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向“冰雕连”烈士献花,感悟崇高军魂。

银川鼓楼成为队员们追寻革命印记的生动课堂。珍贵的史料图片全景展现了宁夏人民的奋斗征程。更难得的是,队员们有幸遇到革命前辈李秉荣的后代李杰先生。他动情讲述父辈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革命故事,并勉励大学生:“学习党史要用心,要认真感悟红色精神。”这堂鲜活的党史课,让历史书页变得真切可感,为青年学子补足了理想信念之“钙”。

image.png

图为李杰向实践队员动情讲述父辈革命事迹。

文化根脉:探寻交融印记,深植认同之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凝聚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实践队深入宁夏博物馆,在民俗陈列馆触摸宁夏各族群众的生活智慧与文化符号;在革命陈列馆重温党领导宁夏人民争取解放的壮阔历程,深刻体会“革命胜利离不开民族团结”;重点参观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展”,则通过丝路贸易、共御外侮、共建家园的历史画卷,有力印证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宁夏革命陈列馆展品

宁夏地质博物馆的研学之旅别开生面。巨型地质沙盘、远古化石、璀璨矿物标本,在“小小讲解员”生动解说下变得鲜活。队员们不仅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资源的珍贵,更从地质工作者扎根西北的奉献事迹中,感悟到“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是超越地域民族、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西夏陵遗产价值专题展

探访申遗成功的西夏陵遗址,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民族融合印记探寻。队员们细致考察陵园中汉式风格与党项元素的融合痕迹,从并存的汉字西夏文碑刻到多元交融的雕塑艺术,无不彰显古代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智慧。在西夏博物馆,融合各族工艺的瓷器、体现多民族信仰的造像、汉夏文对照的活字印刷品等珍贵文物,成为“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有力佐证。

基层实践:体悟共生共荣,激扬青春之力

深入社区基层,是实践队体悟民族团结生动实践的关键环节。在长城花园社区,队员们面向少年儿童开展主题宣讲。队员朱原野以“中华民族大家庭”切入,借航天、青藏铁路等案例阐释共同体意识,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童手共绘同心圆”环节,孩子们绘制的简笔石榴,将团结的寓意深植童心。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为小朋友讲解铸牢意识课程

社区文化活动更是民族交融的生动写照。非遗剪纸艺术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桥梁,精美的“民族团结”主题剪纸作品融合传统与现代。社区舞蹈队充满韵味的表演,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民族文化的深情,现场掌声笑声交织,亲如一家的暖流在每个人心间流淌。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和居民共同展示剪纸作品


在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等特色项目营造了多民族共居共乐的氛围。一位退休回族老党员、业主委员会主任的话朴实而深刻:“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亲如一家人。”他的志愿行动正是社区邻里守望、互助友爱的真实缩影。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实践队来到脱贫攻坚典范——闽宁镇。镇史馆内,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蜕变历程震撼人心。队员们深刻感悟到闽宁协作跨越山海、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和深厚情谊。通过问卷调研与居民交流,队员们触摸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的强劲脉动。

image.png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闽宁镇历史


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的调研,则展示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发展的路径。“棚上发电、棚下种养”模式不仅带来生态经济效益,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更直接惠及当地群众。园区结合乡村旅游与非遗传承(如古法制香),为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进入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园区学习

在吴忠市南苑社区,实践队采访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小平。他强调民族团结要落在实处:“各民族人们住在一起,邻里和睦,像一家人一样相处,不知不觉就做到了交往,交流,交融。”他组织的睦邻文化节、技能培训等活动,是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的有效实践。他寄语大学生牢记“三个离不开”,加强宣传,互相帮助学习,共同进步。

青春誓言:凝聚团结伟力,共赴复兴新程

此次宁夏之行,从军魂园的崇高精神到博物馆的厚重历史,从社区的欢声笑语到闽宁镇的奋斗奇迹,从西夏陵的民族交融印记到基层模范的朴实话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悟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要、未来的方向。它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长河,鲜活体现在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员在出征仪式上合影

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行动自觉:学好专业知识,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与经验。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各族同胞携手共进民族复兴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贡献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中绽放绚丽光彩。


责任编辑: 江博雅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