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村的“牛”故事: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的乡村振兴探索之旅
【陕西大学生通讯网(通讯员 汤夏钰)】
在秦巴山脉的腹地,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的黄牛养殖产业,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今年暑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社会实践团走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用青春的视角探寻乡村振兴的智慧与力量。
图1养殖场的三只老黄牛
一、大山里的黄牛养殖:困境与希望
香山村,一个藏在秦巴山脉深处的小村庄,山清水秀,牧草丰茂,是黄牛养殖的天然宝地。然而,这里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优质的黄牛肉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难以走出大山,养殖户们的收入也因此受到限制。
实践团抵达香山村后,迅速在当地党群服务中心的协助下,深入走访了黄牛养殖户。刘场长,这位年近六旬的养殖户,向实践团成员们道出了心中的无奈:“我们的牛肉品质很好,但就是卖不上价。”他感叹道,尽管自己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看着牛群慢慢壮大,但年轻劳动力外流、养殖技术更新缓慢、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让他倍感压力。
面对困境,实践团成员们没有退缩。他们结合自身专业所学,为养殖户们出谋划策,提出了品牌推广、电商销售等创新思路,并通过现场录制视频素材、进行直播宣传等方式,为香山村的黄牛养殖产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
二、新媒体的力量:让大山里的故事被看见
在香山村,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新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他们利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向外界展示了黄牛养殖的真实场景,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虽然没有直接带货,但他们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香山村的黄牛养殖故事,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最真实的图景。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意识到,新媒体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更是连接大山与外界的桥梁。它让大山里的故事不再被埋没,让乡村振兴的希望不再遥远。他们相信,只要用好新媒体的力量,就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图2实践团与场长深入交流进行直播宣传
三、校地共建:开启乡村振兴的长效合作
香山村的黄牛养殖产业,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孕育着无限的希望。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师生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一次次走进香山村,开展技术服务与帮扶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增长了见识,更让他们看到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他们意识到,乡村振兴需要高校与地方的紧密合作,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持。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为香山村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在夕阳的余晖中,师生们与村民依依惜别,约定明年再次相聚。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调研,更是一次校地共建的生动实践,开启了乡村振兴的长效合作新篇章。
图3实践团与场长和书记合影
四、感悟与收获:青春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在香山村的这段经历,让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共鸣与传承。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感受生活,通过实际行动为新时代青年服务“三农”事业树立了生动的榜样。
实践团成员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肩负着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乡村振兴,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是精神上的升华,是青年力量在广袤田野间的绽放与传承。
在香山村的这段经历,将成为实践团成员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他们将继续秉持这份热情与信念,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春在广袤的田野间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图4实践团与香山村绿水青山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