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长安大学师生在中共三大纪念馆等地开展学习活动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杜宇航 宋科澔)7月27日,长安大学赴广东珠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广州,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通过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研读珍贵史料等丰富形式,深切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在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为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共三大纪念馆:在历史坐标中锚定初心
在中共三大纪念馆前的广场上,队员们整齐列队,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纪念馆上空,与1923年在这里为理想奔走的先辈们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重温入党誓词
步入展馆,“上下求索”展区的一份泛黄手稿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这是中共三大代表从各地奔赴广州时的行程记录,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支撑着他们跨越万水千山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让他们在交通闭塞、险象环生的年代,依然坚定地走向同一个目标。在“国共合作”展厅,中共三大确立统一战线策略,中国革命自此打开新局面,而当时散落各地的秘密交通站,成为串联起革命力量的“毛细血管”,这些隐藏在茶馆、驿站里的交通节点,不仅传递情报,更传递着共产党人团结奋斗的信念。
参观中共三大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对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影响深远,也是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辉一页。今天,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中共三大的历史,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革命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团一大纪念馆:从青年先锋看使命担当
参观团一大纪念馆并留言
团一大纪念馆内的“青春向党”主题展览,系统展现了百年前的青年运动历史。1922年,25名青年代表在此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青年运动奠定重要基础。展馆内复原的“团代会会场”场景中,简陋长桌旁陈列着粗瓷器具,墙面悬挂马克思画像,生动再现了当年青年革命者为理想信念热烈研讨的历史场景。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方志敏与青年”特展,展柜中陈列的方志敏狱中手稿《可爱的中国》复印件上“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的语句被反复圈注,字里行间彰显着革命先烈对民族未来的美好愿景。据讲解员介绍,方志敏在革命生涯中始终将青年培养作为重要使命,即便身陷囹圄,仍以鲜血书写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许。
实践队在团一大纪念馆前合影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是一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关怀和领导下,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和鞭策下,为实现民族复兴赤诚求索的必然结果。实践队员、公路学院2023级本科生范博感叹道:“回溯革命先辈和改革先锋筚路蓝缕的光辉历程和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我们倍感光荣,深觉重任在肩。”
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担当。从中共三大的“团结奋斗”到团一大的“青年担当”,从方志敏的“家国情怀”到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红色基因的传承在此次实践中愈发具体鲜活。正如队员们在交流活动上所言:“我们不仅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者,更要做革命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交通强国建设征程上,以初心为舵,以专业为帆,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