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两山”转化的优秀典范,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8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队走进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探寻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美好生活与共同缔造示范点的“杏花村”。
小杏子变身摇钱树
三月杏花白,五月杏子熟。近年来,杏花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种植珍珠油杏、金太阳、大黄甜、麦黄杏等13个品种的杏树。阳春三月,杏花如约绽放、游人纷至沓来,每年吸引数万名游客前来打卡游玩,“赏花经济”带动村民一起吃上了农旅融合“旅游饭”。五月迎来杏子丰收季,采摘鲜果、加工仁用杏,线上线下销售可增加近500万元收入,逐步形成了赏杏花、品鲜果、游水库、品农家菜肴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项目,目前,该村杏林面积达到4000余亩,年产量在1000万斤以上,实现了旅游富民与产业发展的“双丰收”。
为了杏产业在当地的情况,团队到农户家里走访调研,通过面对面沟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研杏产业对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促进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农户调研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早春三花”两山转化成果
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通过市、村两级两山转化平台联合运作,按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收益”的步骤,将村集体用置的房屋、林地盘活,建设 “早春三花”帐篷民宿项目。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杏花村老村部和集体杏林评估作价166万元,录入资源储蓄系统,发放两山银行卡,实现资源变资产。使资产转化为资金,引进北京“隐居乡里”团队。采取“市两山转化中心+民营企业+镇(村)”共商的方式,签订为期30年的合作协议,由市两山转化中心投入2680万元,杏花村以166万元资产入股,建设“早春三花”帐篷酒店;“隐居乡里”参与项目建设,负责经营、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通过项目的实施,盘活了闲置资产,完成了两山转化的目标——资金变收益。
一是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每年至少为村集体增收15.3万元。二是促进了群众低近就业。长期聘用30名本村妇女担任民宿管家,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收入,每年可为村民增收90万元。三是带动了农家乐发展。先后有11家农户开办农家乐。四是拉动了农特产品销售。土鸡、杏子、猕猴桃等本地农产品由找市场“对外卖”变成了游客上门“主动采”。
图为杏花村的早春三花民俗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
猕猴桃铺就致富路
猕猴桃堪称水果之王,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极高,2016年,杏花村引进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投资5000万元建设多品种的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从事弥猴桃科学研究。实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通过流转周边村民土地,让群众得租金;雇佣当地村民园内务工,让群众得佣金:带动本地群众掌握孩猴桃种植技术,就近就业增收。
通过多年的发展,杏花村称猴桃种植面积达1300面,主要种植黄金果、金桃、翠香、东红等优质品种。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工基地,大力培育品牌,开展电商销售,成了集种植、分拣、包装、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图为村内农户种植的猕猴桃 通讯员 张煜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