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赴新疆 “数据赋能交通}39;低碳点亮边疆” 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7 月13日到25日,长安大学 “数据赋能交通・低碳点亮边疆” 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崔莉、杨倩、汤皓添带领下,赴新疆乌鲁木齐、库车、拜城等地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以专业知识为支撑,将科技科普、文化传承、历史学习、企业调研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为边疆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实践队集合启程 陈嘉楠 供图
红色足迹砺初心 戍边精神励前行
在库车市林基路烈士纪念馆里,展柜中泛黄的《囚徒歌》手稿,无声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忠诚,队员们在雕像前诵读《囚徒歌》,于悲壮诗句中感悟革命气节。
图为实践队员在林基路雕像前缅怀先烈,诵读《囚徒歌》 汤皓添 供图
在拜城县老虎台骑兵民兵连,队员们探访民兵连连史馆并与民兵连队员交流座谈。放弃城市工作回乡戍边的大学生讲解员布海丽倩木说道,“青春有很多样子,我庆幸选择戍边。” 英烈精神与戍边情怀,让队员们经历了深刻的精神淬炼。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讲解员讲述骑兵连戍边故事 陈嘉楠 供图
历史长河寻印记 筑牢民族共同体
在龟兹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及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实践队队员们在文物中触摸文明脉络。龟兹博物馆的唐朝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 与中原钱币形制一脉相承;自治区博物馆的安西都护府文物;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的 “绢马互市” 实物。“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队员的感慨道出此行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学习连杠型一勾多综提花织 陈嘉楠 供图
科技科普进校园 播撒创新种子
在拜城县赛里木镇乡村学校,实践队为中小学生开启 “汽车探秘” 之旅。队员们化身 “小老师”,借助汽车部件模型与课件,解析动力、传动、制动系统等核心构造,让复杂原理变得浅显易懂,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热情愈发浓厚。
图为实践队走进赛里木镇村委会 陈嘉楠 供图
科普场景延伸至葡萄藤下,实践队聚焦新能源汽车主题,讲解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及核心构造,通过对比碳排放数据引导思考 “绿色出行” 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汽车知识 陈嘉楠 供图
非遗传承守初心 文化创新谋发展
在 “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 新和县加依村,实践队探寻维吾尔族手工乐器非遗传承之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艾依提・依明的女儿热汗古丽,含泪讲述父亲 50 余年坚守桑木掏挖、烤制成型、雕花抛光等复杂工序的故事
图为热汗古丽在艾依提的工作室为队员们讲解乐器制作过程 陈嘉楠 供图
在加依村乐器合作社,实践队队员与新和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魏浩东交流得知,合作社通过新媒体推广、品牌化运营及文旅融合,实现非遗产品 “线上线下” 同步热销。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不是博物馆标本,而是需用创新思维激活的 “活态文化”,计划形成调研报告呼吁青年助力传承。
企业走访探前沿 产教融合促成长
在新疆农业大学,实践队队员参观了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实验室,详细了解实验设施在科研项目推进与教学实践开展中的具体应用。随后,实践队与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朱艳、实验中心副主任姬豪杰及交通运输系主任加克·乌云才次克和学生代表围绕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及学工管理等方面开展交流座谈。
图为加克·乌云才次克为队员们讲解智能小车工作原理 陈嘉楠 供图
在新疆嘉鸣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队员们与公司负责人,汽车学院 2006 级校友唐俊国围绕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前景、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标准、职业规划等方面开展交流座谈。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唐俊国交流座谈 陈嘉楠 供图
在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实践队参观了企业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与规范化的生产管理体系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智能制造的发展态势。参观结束后,实践队与陕汽集团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围绕汽车产业与物流行业协同发展模式、信息化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等核心议题座谈交流。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陕汽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会 陈嘉楠 供图
广汽智能化车间里,队员在技能大师工作室体验配件安装,在检测区目睹严苛测试,深化对 “品质至上” 的理解。三一西北重工的“根云平台” 实现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为队员明确了专业学习方向。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夯实专业基础,紧跟时代步伐,立志为未来我国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广汽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队员参观广汽车间并讲解 陈嘉楠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三一重工最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 陈嘉楠 供图
此次新疆之行,队员们用脚步丈量边疆大地,用专业服务发展需求。从红色教育中汲取力量,从历史文物中筑牢共识,从科普课堂中播撒希望,从非遗传承中守护文化,从企业走访中明晰方向。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实践形式,以专业所长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与基层教育发展,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