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守护绿色家园,共建美丽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实践团赴西安市秦岭生态区开展环保新实践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编辑:马明欣 时间:2025-08-18
导读: 2025“三下乡”|“守护绿色家园,共建美丽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秦岭生态区开展环保新实践...


活动概述

2025年暑期“三下乡”期间,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青年学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守护秦岭北麓生态屏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5年7月13日组织实践团,前往秦岭圭峰山景区及周边秦岭生态保护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守护绿色家园,共建美丽陕西”的环保公益实践活动。

image.png 

1. 提前规划分组,地毯式清理

结合公园路线图,将成员分为3组,分别负责核心景区、登山步道、溪流沿岸,明确清理区域。

清晨,实践团成员们携带垃圾袋、垃圾钳等工具,沿着圭峰山登山步道及周边区域,展开了细致的“地毯式”清理。从显眼的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纸巾,到隐藏的烟蒂、果皮、废旧电池,甚至是卡在树枝上的塑料袋,都被同学们一一“揪”出,装入随身的垃圾袋中。实践团践行环保理念,在清理过程中初步对垃圾进行了简单分类(如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并集中运送至山下指定垃圾处理点。

image.png

2. 温情劝阻游客,把环保理念贯彻人心

清理过程中,若遇到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的情况,成员们会主动上前,先礼貌说明垃圾对山体土壤、水源的潜在危害(如塑料垃圾降解需数十年,易污染溪流影响动植物生存),再递上便携垃圾袋,耐心讲解垃圾分类小技巧。针对带孩子的家庭,还会用“秦岭里的小动物不喜欢垃圾”这样生动的表述,引导小朋友树立“不乱扔、主动捡”的意识。不少游客受此感染,甚至主动加入捡垃圾队伍,短短1小时就有10余名游客参与其中。

3. 记录垃圾数据

  不同于普通的捡垃圾志愿活动,调研团还同步开展“垃圾污染现状统计”工作——每捡起一类垃圾,都会详细记录其数量、种类、发现位置,并拍照留存。例如,在核心景区休息区,食品包装类垃圾占比达65%;登山步道上,烟蒂与塑料瓶占比超50%。这些数据将作为后续撰写《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建议报告》的重要依据,为公园优化垃圾投放点设置、加强区域环保管控提供参考。

4. 长效呼吁,让保护成为常态

  行动接近尾声时,调研团还在公园游客中心设置临时宣传点,通过展示清理前后的对比照片、发放环保倡议书,向过往游客分享此次行动的收获。成员代表在现场呼吁:“圭峰山的绿意需要大家共同守护,希望每一位来这里的人,都能带走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而不是留下破坏环境的垃圾。”不少游客扫码关注调研团实践账号,表示后续会持续关注秦岭生态保护动态,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出行、无痕游览。

image.png

结语

“以前觉得逛公园只要自己不乱扔就行,今天听同学们讲才知道,小小的垃圾对山体生态影响这么大!”一位游客的感慨,正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调研团成员也表示,亲身体验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深刻,未来会把调研数据转化为可行建议,为美丽陕西建设添砖加瓦。青春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当无数份力量汇聚,便能成为守护秦岭的坚实屏障。未来,我校将继续以实践育人为导向,让更多青年学子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守护自然,用青春担当书写生态保护的答卷,让秦岭的绿意永远盎然,让生态的底色更加鲜亮。因为我们深知,保护秦岭,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守护生态,就是守护人类与自然永恒的约定。

    建科学子的“三下乡”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青年力量,守护好这片秦岭青绿!

 

撰稿:邓冬灵,马明欣

摄影:马明欣


责任编辑: 马明欣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