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北大学“历久弥新·江阳酒韵”调研队赴泸州老窖企业考察酒文化资源

来源:西北大学 编辑:贾若籍 时间:2025-08-31
导读: 2025年8月2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历久弥新·江阳酒韵”泸州老窖酒文化资源调查队来到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持续开展以“泸州老窖酒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当日,团队成员参观了泸州老窖博物馆并前往泸州老窖指挥中心与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

2025年8月2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历久弥新·江阳酒韵”泸州老窖酒文化资源调查队来到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持续开展以“泸州老窖酒文化资源”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当日,团队成员参观了泸州老窖博物馆并前往泸州老窖指挥中心与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总经理李宾进行访谈,深入走访酒企,探究如何将当地酒类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获得新动能。

image.png

上午9时,团队成员到达泸州老窖博物馆,并与工作人员进行对接,随后跟随企业讲解员参观国窖1573广场。队员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幅长达79米的巨型石刻浮雕,浮雕图上“郭”字酒旗,其中“郭”指的就是泸州人郭怀玉,正是他酿成了中国白酒史上最初大曲酒。尔后,队员们来到龙泉井前,泸州老窖最早的前身——舒聚源糟坊正是依龙泉井开设。龙泉井水水质清冽,无杂质,适宜酿酒。

随后,队员们前往参观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群。该窖池群自1573年建造起,直至今日扔用于酿造生产。一些窖池大小分布不一,而有些窖池则大小一致、整齐,后者是清代后窖池标准化的结果。清代以降,泸州老窖就优良生产的标准及量化指标,为生产量的扩大奠定基础。队员们了解到这些窖池的珍贵之处在于其窖泥中富集了数百种、数以亿计的有益微生物,它们经过数个世纪的驯化和繁衍,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正是这些神秘的微生物,在漫长的发酵过程中,赋予了泸州老窖白酒独特的“窖香”和醇厚绵甜、回味悠长的非凡品质。

在泸州老窖博物馆,队员们一览泸州千余年的酿酒历史,从追溯先秦到新中国新发展,泸州在中国酒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初期酒坊多沿江的分布还是酒坊的前铺后厂,队员们在参观后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博物馆的最后,队员们品尝到了产自国宝窖池群的68°浓香型白酒,口感清冽香甜,不禁感叹“浓香正宗”名不虚传。

image.png

image.png

稍作休整后,团队成员前往泸州老窖指挥中心,采访泸州老窖企业文化中心经理李宾。访谈聚焦泸州老窖酒文化资源的历史传承、保护现状、开发实践与社会影响,针对访谈对象设计差异化问题,兼顾行业宏观视角与微观实践。在提及泸州酒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时,李宾经理认为泸州酒文化形成靠的是“四脉”——地脉、菌脉、血脉、文脉;他认为“共生”一词最能代表泸州酒文化的核心,共生有多个方面,微观上是窖池多样微生物的共生,中间层面是传承人酿造的长期性、共生共产,宏观上则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共生、人类命运的共生。访谈在融洽的氛围中结束,李宾经理向团队成员赠送了《北纬28°的浓香》等三本书籍。

image.png

离开泸州老窖指挥中心后,当日的行程告一段落。在参观泸州老窖博物馆及访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更深一步理解了泸州酒文化的内涵及其外延,探究其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策略,为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 贾若籍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