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陕西理工大学三下乡:传承藤编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陕西理工大学 编辑:胡景阳 时间:2023-07-30
导读: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陕西理工大学“乡村新颖青春助航”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吴莹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1日前往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了解当地产业振兴发展状况....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陕西理工大学“乡村新颖青春助航”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吴莹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11日前往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了解当地产业振兴发展状况,走进良顺藤编工坊,参观了解藤编产业,感受非遗艺术。

作为汉中传统手工艺之一,藤编技艺源远流长,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自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南郑区积极指导藤编产业形成“非遗+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参观的良顺藤编工坊就属于当地规模较大的藤编制作企业。

据工坊负责人唐芳介绍,以前的藤编制品是通过一辆辆老式自行车驮着来进行售卖的,而现在良顺藤编发展有限公司由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良顺成立经营,主要以“汉中藤编”技艺为依托,以“绿色、健康、匠心、传承”为理念,生产销售“五编制品”等传统手工艺品。目前已形成健全完善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不少村民重拾藤编手艺,走上了致富之路。创始人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image.png

       负责人向团队介绍良顺藤编的发展史

随后负责人唐芳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藤编编制过程,在参观过程中,她向队员们介绍道,公司是专门建有青藤及木竹种植基地,免费为当地村民提供优质青藤及木竹种苗,让村民可以在家编制制作,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在工坊的制作中会发挥藤枝、藤芯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经过特定模具固定成型,最后由工人们的巧手编制成各色款式的产品,每一把椅子,每一个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汉中藤编制品工艺精美,舒适凉爽,轻巧耐用,展现了独特的中式之美,每一件制品的产生,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image.png

    负责人向成员们介绍藤编的原材料

后面团队来到工坊平时直播的地方,目前各种藤编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不仅在直播间,还能在淘宝,京东,苏宁等多个线上平台进行购买。汉中藤编手工艺品除销往国内等各大城市,还远销丹麦等国家,深受外国人的喜爱。可见,文化的传承不单是传承,还要进行创新,各类藤编的文创产品不仅有挎包,帽子,玩具,还积极与其他品牌联名,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有效带动群众增收,推进文化传承。


image.png

              直播用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藤编相关的文创产品

最后,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都各自购买了一把藤编的蒲扇结束了此次的行程。南郑区探索出的“让百姓靠手艺挣钱,用非遗推动精准脱贫”的新路子,将隐于乡镇的非遗文化带到了大众面前,利用非遗引领了乡村振兴的道路。经过这次对藤编产业的访问与参观,成员们深谙前行之路任重而道远,青年人要积极将热情与实践结合,尽自己所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勇担责任,砥砺前行,助力振兴梦。

image.png

    团队与汉中藤编良顺的合照

责任编辑: 胡景阳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