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赴诸暨东白湖镇人民政府就“东白湖镇的特色乡村振兴”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杜子祥 时间:2023-08-30
导读: 8月3日下午,长安大学赴浙江诸暨“扬帆求机械创新,长安助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诸暨市下属东白湖镇人民政府,与当地团委书记田禹先生开展了关于乡村振兴的座谈会。 会议开始前,实践队队长李俊霏同学向田禹书记逐一介绍带队指导老师韩泽秀和...

8月3日下午,长安大学赴浙江诸暨“扬帆求机械创新,长安助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来到了诸暨市下属东白湖镇人民政府,与当地团委书记田禹先生开展了关于乡村振兴的座谈会。

图片1.png

会议开始前,实践队队长李俊霏同学向田禹书记逐一介绍带队指导老师韩泽秀和各个实践队员。会议正式开始,李俊霏同学首先询问田书记选择东白湖镇团委书记的原因,田书记笑了笑,说到:“东白湖镇离我的老家很近,同时,在我大学毕业后,就怀着到基层锻炼的目的,这五六年的时间确实教会了我很多,让我在为人处事,群众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后,两人谈及东白湖镇在农业发展和民生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田书记表示,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政府应该用心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事,扎实推动城镇居民共同富裕,努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园。展开来说主要分为三点:一是均衡社会事业发展。例如在疫情期间,东白湖镇坚持科学精准、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基层组织、村医作用,落实“1包50户”微网格制度,全镇划分出了258个微网格,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全面构建免疫屏障。成立防疫工作专班,梳理排查实际人口35886人,18周岁以上加强针共接种11325人,60周岁以上一针687人,80周岁以上接种第一针416人。此外,东白湖镇投资了300余万元的上泉卫生院智慧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集镇公共厕所改造完成7座。二是民生保障持续提升。东白湖镇攻坚陈蔡水库加固系列工程,同时完成了东白嘉园 101套保障房交付,有序推进安置房建设、水库清淤、房屋土地征收流转遗留问题处置工程。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全方位激活经营主体、要素市场,统一开发流转土地、山林、闲置房屋等模式,用好乡贤理事会、发展基金会等资源载体,吸引工商资本、乡贤人士投身乡村建设。19个行政村和社区集体经济消薄中已有陈蔡社区、上泉村等9个村或社区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三是文明实践不断拓展。致力爱心食堂提档“深加工”建设,开展“爱心食堂共享五福”志愿助老活动,建成殿南等8个样板村爱心食堂,计划年底实现全镇“爱心食堂”全覆盖。成立勤地爱心支部委员会,探索“菜单式”志愿关爱模式,开展应急救援活动125次,组织志愿公益活动204次,累计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筑起爱心帮扶“蓄水池”,全镇村级关爱基金规模达430.23万元,其中乡贤企业捐款达231.38万元,陈蔡社区、新东村等13个村党员捐款率已达到100%,新东、廖宅、上泉村等普通群众捐款率已达50%以上。

图片2.png

说到这里,李俊霏同学不禁好奇:“那么东白湖镇对于乡村振兴有何独到见解呢?”田书记娓娓道来:“近年来,东白湖镇围绕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小镇和杭绍同城康‘养旅居’胜地,加强‘文化 +’、‘乡贤 +’‘旅游+’等多种乡村业态植入,建设美丽宜居、主客共享的生产生活新空间。首先是深入推进‘文化+乡村振兴’发展新思路:斯宅先行村建设融入斯宅历史、耕读理念;挖掘上林溪古茶园自然文化,棋盘街、十里红妆民俗文化;斯民小学重教传家耕读文化,打造斯式古建研学之旅。今年5月,斯宅村顺利承办‘诸暨市乡村振兴先行培育村招商项目推介暨第二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计划投资300余万元的斯宅古建筑群“改造、管理、智慧”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其次是深入推进‘乡贤+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引导在外乡贤志士成为振兴家乡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建设者。今年3月,东白湖镇利用‘云论坛’聚乡贤共话斯宅振兴,收到来自全球7个国家共110名乡贤宝贵建议。启动全球人才智库项目,吸引‘乡村教育、乡村文化’等10方面人才,组建家乡发展智囊团。5月,邀请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孙光初及10多位名校专家共赴斯宅,共商发展良策。三是深入推进‘旅游+乡村振兴’发展新体系。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进一步构建好花经济、乡村旅游、现代民宿、文化创意、精品农业等五大产业带,全速打造“山水东白、人文东白、美丽东白”旅游品牌,为后疫情旅游经济打下坚实基础。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增收350余万元。

李俊霏同学接着提问:“习主席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问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东白湖镇如何协调对环境的保护行动呢?” 听到这个问题,田主任正色道:“东白湖镇坐拥全市大水缸,陈蔡水库,是一级水源保护地,因此我们在发展金山银山的同时,更要守好我们的绿水青山,一直以来,东白湖镇以保护全市大水缸为第一宗旨。山水给予了东白湖秀丽的外貌,但东白湖真正内涵却在于它的更历史积淀从笔峰书院-华国公别墅-斯民小学,从康有为-蔡元培-斯霞,一座山村百名教授耕读传家的历史脉络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千柱屋-十里红妆-越红茶文化,民俗人文的历史遗存在这里保护的历久弥新。”人文古韵是东白湖的永久的主题.田书记分了六个方面,向实践队员依次介绍。

东白湖镇最为著名的要数自然风景:“一山一水”让东白湖风景别具一格。东白湖镇因山闻名、因湖得名4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青峰屏立,湖面上山色水色天色碧玉妆成,23公里的环湖骑行道深幽曲折、移步换景。湖边万亩油菜花田盛开,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涅斯线因此被誉为最美公路。境内东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绍兴市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太白尖海拔1194.6米,为浙东第一高峰。东白山地形复杂,小气候环境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更有太白尖日出、东白云海观日出的古老习俗。山上还存留着许多与之相关的景物,如仙姑殿、仙姑浴盆云锦杜鹃等。东白山下的殿口村还有一座柳仙殿,每逢七夕这里都有庙会,庄户人家乞求风调雨顺,青年男女乞求美满姻缘,是夜香火繁盛,热闹非凡。

图片3.png

其次,东白湖镇建筑风貌也是其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东白湖镇古建筑遗存丰富,与这些建筑有机结合的石雕、砖雕、木雕装饰工艺高超,兼具地方特色,堪称民间艺术瑰宝。2000年前后斯宅先后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至今完整保存清代古民居建筑14处。2001年6月,千柱屋、发祥居、华国公别墅等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新谭家、上新屋又被定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多处市级文保单位。沿着上林溪,分布着一幢幢马头高耸、粉墙黛瓦的大宅院。院中有老人以苗香豆为筹码围坐打牌,消遣时光,户前看门的大黄狗慵懒的趴躺着,这一切就是岁月静好的真实写照。登上笔峰书院,可见村色暧暖,溪山如画。

节会风俗是每个地域最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白湖镇也不例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这一天还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版的“情人节”。在东白山一带,不仅流传着有关七仙女的种种传说,更有每年七夕节上东白山顶赶庙会、看巧云。婚嫁是人生的精彩篇章,诸暨民风豪爽,旧时嫁女讲究“十里红妆”,现在这一习俗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斯宅裕昌号民间艺术馆藏有数千件“+里红妆”精美家具、器物,都是由裕昌号馆主、非遗传承人骆氏父子历时二十余年从诸暨民间收集而来。每逢节庆,这里就会举行婚嫁习俗表演,十里红妆在乡土喜庆的唢呐声中迤通而行,它们与斯宅古民居建筑群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特产风物则将东白湖镇发扬光大,使世界人民了解东白湖镇。东白湖镇是诸暨市传统农业大镇,全镇有可耕地面积1.8万亩,山林面积22万多余亩,农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8700余人,农业总产值1.2亿元,以出产茶叶、果蔬、毛竹、粮食为主。特产有香框、茶叶、板栗、竹笋等,尤以香框和茶叶最为闻名。其中“越红功夫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红茶之一,早在清代康熙年间便有记载,在抗战时期、建国初期越红功夫茶大量出口,为国家急需的物资,出口还贷,出口创汇做出历史性贡献,被称为“爱国茶”,2016年被列入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建成越红茶叶博物馆

“民以食为天”,食物也是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元素之一。东白湖人擅长以最淳朴的食材,打造最具特色的风味。其中以东白湖鱼头豆腐汤最为闻名,同时还有“斯宅三海碗”堪称一绝,三海碗分别是甜面、蕃薯汤粉丝、荤豆腐。此外具有山乡特色的小吃藤羹、年糕等,也颇有名气,当年张爱玲追胡兰成到斯宅暂居,在后来的《异乡记》等作品里都有提到这些小吃。

最后是东白湖镇的人物风采。东白湖镇素来讲究耕读传家,从古至今名贤辈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童年曾在这里度过,蔡元培纪念馆记录着伟人的精神思想和对后世的叮嘱元培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抗战时期,出过斯烈、斯励等将领和烈士;建国后的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斯行健,国家特级教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斯霞,国家级非遗“西路乱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祖名都出自这片土地甚至连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家张爱玲也曾在清幽的斯宅小楼里创作过作品。下一步东白湖镇会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历史优势和环境优势,再挖掘再建设,将人文古韵小镇的影响力做大做强。

在座谈会的最后,实践团队队长李俊霏总结了田书记从农业,旅游业,文化传承,企业发展等多方面为大家讲述的东白湖镇,同时也引经据典,提出他的家乡——湖北武汉对于东湖生态风景区的环境保护的政策变化与发展战略,表达了对东白湖镇达到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平衡点的祝愿与期待,最后代表长安大学赴浙江诸暨暑期社会实践队对东白湖镇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与田禹书记的耐心讲解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承诺将以大学生的身份努力提升自己,以最饱满的姿态投身于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中,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 杜子祥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