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地下指挥基地实践感悟
7月15日,跟随实践团成员,我们来到一家邮政局门前,打算探索一下邮政局背后的秘密。
原子城地下指挥中心,作为这个基地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以通信支撑和保障为基础的地下掩体,距离地表下9.3米处,用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讲解员介绍了这个地下指挥中心由载波室、配线室、通风室、指挥室、发电机房、配电室、人工交换室和电报室8个部分组成,承担着整个基地最重要的通信联络保障和指挥职能。
原子城地下实验基地不仅是一个历史见证地,也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原子城全面退役,化剑为犁,逐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2005年,它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原子城地下指挥中心已经解密并对外开放,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参观这个曾经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了解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走进地下指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坚固的构造和严密的防护措施。整个指挥中心深藏地下,距离地表9.3米,由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墙面、地面和顶棚都异常厚实,确保了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当时军工科研的高超技术,更彰显了国家对于核事业安全的重视。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依次经过了通风室、配线室、配电室、发电机房、指挥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每一个房间都保留着当年的原貌,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特别是在指挥室内,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看到那些曾经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科学家们。他们的身影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参观原子城地下实验基地,实践团成员通过实物、蜡像、图片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这里,让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愿得此生长报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巨大感召力。
参观青海221基地地下指挥中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