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三下乡:从葡萄酒的商品属性看葡萄酒风土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黄星硕
时间:2023-07-28
导读:
近些年来葡萄酒酒庄宣传塑造产品形象的时候,有意在刻画“风土”这一概念,意在强调葡萄酒可以代表一方风俗习惯的人文属性。 酒庄用来酿酒的葡萄大多数是从酒庄当地的土地生长出来的,不同的区域小气候孕育出不同的地形和土壤,而不同的土壤又满足不同的葡萄...
近些年来葡萄酒酒庄宣传塑造产品形象的时候,有意在刻画“风土”这一概念,意在强调葡萄酒可以代表一方风俗习惯的人文属性。
酒庄用来酿酒的葡萄大多数是从酒庄当地的土地生长出来的,不同的区域小气候孕育出不同的地形和土壤,而不同的土壤又满足不同的葡萄植株的生长需求,因此可以说世界上一定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葡萄酒庄,即使它们的品种都相同。所以说,葡萄的特点,葡萄酒的特点确确实实能够代表当地的自然气候;同时葡萄酒酒标以及宣传所依托的文化载体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又密不可分。
在从原料到宣传的过程中探求葡萄酒的的文化属性,把其命名为“风土”,这便是最近葡萄酒业的一个新的概念。
但是调研组想补充的是,“风土”这一概念的形成,远不仅仅只有原料加工销售的过程,但看葡萄酒的商品属性,“风土”的存在也是必然。
在调研队走访的过程中,北京怀来产区怀谷酒庄的工和经理回忆说,近些年来电商行业飞速发展,葡萄酒行业也曾做出了许多尝试。
但是葡萄酒作为一个商品来说,他很难适应电商销售的模式,目前葡萄酒的包装还可以被划在限制因素里:既要适合长途运输,又要保持形状稳定,同时成本又不能太高。酒瓶的材质是玻璃,在冬天南北温差三十几度的中国,葡萄酒的电商销售又被隐形地规定了时间和地域和范围。
因为运输的艰难,各个位置的葡萄酒产区都或多或少地会有“封闭性”,这也是各类品酒师酿酒师不定期做交流的原因,酒无法移动,只能人来走。酒庄的封闭性催生了独具一方地域特色的葡萄酒。当地市场又对线下销售的葡萄酒起到举足轻重的筛选作用。
因此,葡萄酒的“风土”实际上与它本身的商品属性也有很大关联。
责任编辑: 黄星硕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实践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