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感悟 >

陕理工学子三下乡:以使命挺立于战火之际,似曙光照耀着西北大地

来源: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实践团 编辑:刘谨仪 时间:2023-07-29
导读: 红色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为更好的汲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陕南当地红色文化,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实践团于2023年7月15日前往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古路坝村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旧址进行实践学习。 当晨光穿...

红色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为更好的汲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陕南当地红色文化,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实践团于2023年7月15日前往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古路坝村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旧址进行实践学习。

        当晨光穿透薄雾,迎来一缕亮光的时候,我们便带着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期待出发了。穿过城市的喧嚣,映入眼帘的是绵延不断的青山绿水,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些许斑驳的光影,不知绕过几个弯后,我们终于抵达西北联大工学院的旧址。我们跨进那座曾作为工学院校舍的天主教教堂。它原是一座中式飞檐与西式廊柱相辉映的宗教建筑群,如今只剩下一座四合院,院子里树木苍翠欲滴、属于夏天的不知名的红色花朵盛放着,颇具生机。

4.jpg

图为联大工学院旧址院内景色

虽然了解一些西北联大的历史,可我始终不能将所见之景与一个培养众多优秀人才的学校相联系,便只好认真的看着走廊旁的墙壁上挂着的图片和文字信息,上面讲述了西北联大工学院的往事,努力的把自己代入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下去感悟那段历史。生于战火之中为保存中国文化命脉,以兴学强国为使命的学校、千万师生不远万里从北平来到西安却停留不过数月又再度南迁,历尽艰难渡过渭河、跨越秦岭最后抵达汉中的征程,这段属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如同海浪般向我涌来,让我感慨万千。教授们与学生们带着对祖国深沉的爱,毅然决然的坚守在西北大地,把己所学所成定要用来报效祖国作为使命,坚守在战略后方,认真钻研学术,研究科学增强抗战的力量,探讨人文社科加强民族自信心,为西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拼搏着。更加难得可贵的是,师生群体不但不抱怨生活艰辛,而且还以乐观积极的记录生活。联大位于深山之中自然多蚊虫,住宿环境也差。可却在曾任西北联大体育系主任袁敦礼先生的自传中是另一番风景,“这个地方是在深山之中,每天与学生共同生活,风景优美,共同欣赏,大有‘世事遥望空云山’的气概。”
       恰时微风拂过,恍惚之中我的眼前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与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着如何挽救处于危难之中的国民,深夜仍在埋头苦学只为找到救国之路;教授们诲人不倦,培养学生们的责任与使命意识,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乐观的态度教会学生们苦中作乐。他们虽身着朴素甚至有些破旧的衣服,但眼里充满着对未来的希冀、充满着无限的爱国热情,所以能够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国家的栋梁之材。
       最后,我们来到联大工学院的纪念碑前,从西北联大工学院走出去的师昌绪院士所提的“国立西北工学院旧址”这几个大字十分醒目,这块纪念碑不仅仅只是联大工学院曾经存在过的证明,更是对抗战时期为了将中国文化得以保留而拼尽全力的师生,为了使教育的种子在西北这块贫瘠的土地长出绚丽的花而团结奋斗的师生和倾囊相助的百姓的崇敬与铭记。临走时,我回头再深深的望了一眼联大工学院旧址,已经没有了来时的疑惑,我已完全能把它和学校联系到一起,可在绿树环绕下,它不仅仅只是一所学校,而是联大精神的根。

5.jpg图为国立西北联大工学院纪念碑 

“蓦然回首,岁月用同样的方式经过每个人,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经过了岁月”联大师生将自己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他们热爱的土地,同时也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北联大作为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基点,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遍地开花,不断发展,星火相传。而我何其有幸作为这段震古烁今的历史的见证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稳稳地拿过接力棒,以联大精神为指引,严谨治学,以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联大精神永远的传递下去,奔向属于我们的新征程。

6.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联大工学院旧址合影  

 


责任编辑: 刘谨仪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