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总结 >

西农学子三下乡:探寻“寿光模式”,体悟科技兴农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谭金蕾 童先超 时间:2023-08-31
导读: 近年来,我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寿光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

近年来,我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得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寿光市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创造出了业内公认的“寿光模式”。寿光没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是选择了进行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寿光模式”的内容,推动蔬菜产业升级。为深入探究“科技兴农”在“寿光模式”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赴山东寿光基层调研团于8月14日前往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和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进行调研。

image.png

首先,我们来到了寿光市最南端的三元朱村。三元朱村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为不断顺应时代发展,三元朱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博采各种最新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大棚的科技含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低效问题。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能够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大棚,三元朱村村民自豪地说道:“有了这么便利的条件,我们不用天天到棚里去,在家里就能看到大棚的情况,还能用手机浇水、通风!”

image.png

步入三元朱村村委的村史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一面面记录着三元朱大棚农业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墙,它们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三元朱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小村庄成长为全国示范庄。在这一成长过程中,自然离不开蔬菜产业发展的功劳。从一颗蔬菜、一个产业,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三元朱村已经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高效农业观光目的地。

image.png

8月14日下午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这是一处集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科技开发、种苗繁育、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image.png

行走在各个展馆,我们近距离感受了现代农业的魅力,见识到了植物工厂、垂直农场、鱼菜共生等新技术,还空中巨薯、巨人南瓜等展示区领略到蔬菜高产的神奇。其中,我们重点参观了示范园里的植物气雾栽培区,了解到气雾栽培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洒到蔬菜根部,为蔬菜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养分,从而达到高产量、洁净卫生、营养均衡的效果。除展示先进栽培模式和实用技术之外,该示范园富有创意地将蔬菜与景观结合,将科技与文化结合,向农业观光旅游跨出了一大步,向各方游客尽展寿光“蔬菜大观园”的风姿。

image.png

经过这一天的走访调研,我们了解了很多新型农业科技,感悟了新时代背景下寿光市这一“中国蔬菜之乡”农业科技的全新变化以及具体应用实践。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通过学习寿光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围绕具体的科技需求,优化科技创新布局,构建各类创新主体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方能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才能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

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我们牢记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强农兴农为己任,坚定投身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希望用自己的真才实学主力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 谭金蕾 童先超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