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总结 >

西建大青协三下乡:传承岐山非遗精髓,挖掘周朝文化根基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编辑:刘延 侯一鑫 刘卜元 时间:2023-08-27
导读: 关键词:岐山;非遗;调研; 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需求,加强非遗保护。2023年8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宝鸡市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开始调研实践。 岐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其深厚...

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需求,加强非遗保护。2023年8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宝鸡市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开始调研实践。

岐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地理位置孕育了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的文化与技艺。因此,岐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地,有周公故里,礼仪之乡,青铜器之乡,千年古县等诸多美誉非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积淀,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image.png

实践团在中国·周原合照

首日,实践团前往宝鸡市岐山县中国·周原进行实践调研。岐山周原,华夏文化发轫,周朝肇始。周文化源头,对中华民族民族性格与精神影响深远,奠定世界文化坐标至高地位。实践团通过调研了解:周原景区有许多现代手法复原的周朝建筑。例如,明堂,坐北朝南,代表性建筑,仿古立柱、夯土实墙、真草屋顶,生动展现周朝都城建筑风格和礼制建筑的恢弘气象。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周公汉白玉雕像前合照

接着,调研团继续深入,追随古风古迹,调研团前往岐山县凤鸣镇周公庙,此地依山傍水,古树参天,风景秀丽,三面环山。《诗经》中有文描述此地“有卷者阿,飘风自南。聆听讲解,成员了解了周公庙历史和建筑群相关文化,切实亲近周文化本源。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聆听讲解

岐山深厚的历史底蕴,不仅留存于于古建筑之中,同样传承在艺术文化里。考察的第二天上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文化馆及非遗文化陈列馆进行参观,了解了岐山各种艺术技艺的发展历程。造型生动,生活气息浓厚剪纸刺绣栩栩如生,变化自如的皮影;似漫画般夸张,尽揽世态人情马勺脸谱给实践团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image.png

图为剪纸作品

image.png

图为漆艺绘画作品

image.png

图为非遗陈列馆合照

之后,追随古代伟人的遗迹,实践团前往五丈原诸葛亮庙等地进一步对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进行调研走访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诸葛庙

岐山美食同样是深厚文化的一部分,考察实践的第三天,实践团走进中国醇醋文化体验基地——岐山天缘进行参观学习。当地岐山天缘食品有限公司文旅事业部张经理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岐山醋的发展历史,了解了天缘老作坊制醋的历史及其制作工艺并品尝了醋粉、苹果醋等醋制食品。

最后,天缘董事长助理马伟刚先生组织座谈会就本次实践作总结交流。人力部经理李丽珑女士及文旅事业部经理张显先生也出席本次会议,实践团队和马总对这次参观做了感想交流与总结,马总也对本次实践活动表达了赞赏。马总对我们说:“大学生就是未来之星,欢迎你们的到来,与你们对话,就是与未来对话,我们乐意与未来对话!”

image.png

图为张经理讲解醋文化

image.png

图为张经理介绍制醋工艺

image.png

图为讲解醋产品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品尝醋制品

image.png

图为座谈会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

当天,实践团又来到了岐山百年老店“美阳馆”,了解了岐山面制作的工艺,并品尝岐山臊子面。这些朴实却又色香味俱全的当地美食让实践团成员更加体会到了中华美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

店长介绍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岐山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魅力,岐山臊子面用9个字高度概括了这种美食的特点,薄光讲的是面辣,酸香讲的是汤,煎,稀,汪讲的是吃法,臊子面就是周文的活化石,地下埋的是青铜器,地上留下的是臊子面。

image.png

图为臊子面半成品

image.png

图为店长讲解相关知识

随后,实践团来到岐山县档案馆,更深一步了解岐山的周文化与非遗文化。团队成员在岐山档案馆进行周文文献,非遗书目的的研究。周公故里,凤鸣岐山。岐山,见证了一个伟大的王朝在朝阳中兴起。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周礼文化经过几千年传承和发展积淀,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许多优良道德传统。其中蕴含的和谐意愿,小康大同等思想,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查阅文献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档案馆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在档案馆前合影

考察的最后一天,实践团探访了当地企业德有邻食品公司。在德有邻文旅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品牌文化馆辣椒博物馆。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故称德有邻。德有邻对当地的非遗文化传承非常重视,在发展自身辣椒产业的同时,通过推出秦椒文化大礼盒的方式宣传当地文化。

最后,实践团在德有邻的创始人暨总经理--吕怀理经理盛情邀请下,开展了一次友好亲切的座谈会。吕总和文旅部门部长李静出席会议,吕怀理先生在食品行业深耕二三十年,认准一件事千百年来祖先留下来的岐山美食文化可挖掘探索的东西有很多他希望将家乡的秦椒宣传出去。秦椒是周秦人引以为傲的风味德有邻希望将周文化与秦椒结合进行推广。在味蕾之间塑造企业文化的灵魂。

image.png

图为品牌缘起

image.png

 图为德有邻座谈会

至此,本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赴宝鸡市岐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回首过往,旅途虽短,却收获颇丰。岐山有文武圣地礼仪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岐山臊子面,岐山特色美食皮影刺绣剪纸等艺术技艺。这些在西岐大地上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给实践团员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更坚定了大家了解非遗文化、保护非遗文化、宣传非遗文化的信心。

                                                                                                                                   供稿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责任编辑: 刘延 侯一鑫 刘卜元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