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汉江源地区地域风貌特征及羌族文化知悉

来源:实践考察 编辑:文杰 时间:2023-08-18
导读: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格式 汉江源地区地域风貌特征及羌族文化知悉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对汉江河流域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研究,...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格式

汉江源地区地域风貌特征及羌族文化知悉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对汉江河流域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为了解汉江流域的生态现状,掌握该地区自然风光资源情况,为保护汉江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本次调研以汉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汉江文化等方面对该区域进行了调研分析。

同时我们还将对当地有名的“羌族文化博物馆”进行观览,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

一、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向当地居民、游客等发放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反映当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文化景观等方面情况。

2.现场实地调查。对汉江流域的主要景点和自然资源等进行实地调查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

、介绍

汉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也是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且流域面积较大,水质分布较广,对于承载着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该流域的调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分布

汉江流域是我国的典型河流类型,水资源丰富。据调查显示,该流域内分布有各种水源,包括枯水河道、山间和丘陵水库、洪水安置区等。其中,山间水库是主要的水资源,它们可以提供一定的水源支持,防洪和发电。

2、水质分布

水质是决定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数据,汉江河的水质分基本上为三种:优良、轻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其中,上游水质相对较好而中游和下游的水质相对较差。有关部门对此已经采取了相关措施,如人工释放水,调水等。但是,在汉江河流域整体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污染问题仍然需要基于相关领域较高的政策才能有效解决。

3.水的使用现状

水是物质,资源,不能被浪费。经过调查了解,汉江河的水资源基本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二是工业;三是生物生态。统计数据表明,汉江河的主要水使用地是农业,占60%以上,其中包括灌溉、养殖等。其次,宁强县无重工业基地的生产发展,因此工业污染基本为零。

三、生态环境状况

1,水生态环境

水是生命的源泉,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利益和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根据调查结果,汉江流域内的景观呈现出动态的不协调。其中,生态和环保问题受到了比较高的关注。同时,也导致水生态的流失,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相当显着。

2.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水生生物群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调研得知,汉江流域内总的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同样,境内的生物多样性也存在问题。但是随着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一些新兴技术和政策,如保护河道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将有所减缓这种状况。

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农业影响

农业对于汉江流域的经济极为重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较高的种植条件使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得到了良好的生长。但是,充分考虑地下水资源的大量使用以及种植作物的选择,进而对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以及对农业的有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工业影响

宁强县是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门户,县城距离陕西与四川交界的棋盘关不到20公里。从古至今,宁强都具有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特殊地理位置而极其重要。而作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宁强也一直被誉为“三千里汉江第一城”。并且其本身无重工业基地的发展,因此,工业影响基本为零。

汉江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可持续发展关键必须加强对汉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维护,落实各项保护政策和项目。同时,必须借助新技术,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治理,使汉江流域的水资源永久性地保护,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取得有效平衡。

五、汉江文化——“羌族文化”

汉江流域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汉江流域是"三皇五帝”和“中国文明格局的核心区之一”。历史上,该区域毗邻汉中地区,曾是西汉宛、南阳、襄阳等重镇,多有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文化景观物种类丰富多样,在宗教、文学、史学、战争、地理等多个领域里都有若重要的影响。

同时当地还有“羌族文化博物馆”,据了解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宁强羌族历史悠久,据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其中一支由汉水而上,到达汉水源头,即日后的氐族”。

杨东晨《古史论集》论断:“夏商时羌族已迁入陕南,居于宁羌(强)县一带"2008年10月,宁强县被文化部列为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2015年11月被授予"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

宁强羌族文化博物馆设羌源厅、文物厅、释比厅、羌绣厅、羌家小院5个展厅,内存文物1000余件,是陕西唯一一家羌族文化博物馆。主要通过实物展示、仿古重建、光电技术、现代展台,还原宁强羌族先民的生活习俗、劳作祭祀、羌绣羌雕、羌傩羌艺等场景。让你了解羌族、羌文化,值得你慢慢的细细的品味!

宁强地处秦巴腹地,地势险恶,山高谷深,原始森林如绿色锦被。飞禽走兽,虫蛇鳞毛,充盈山川河谷,古属“荒蛮未化”之地,却是剽悍,孔武、好勇、善猎的古羌人繁衍生息的天然乐土。史志中“秦迁三苗“、“汉武逐羌”的记载,已说明秦汉时期已有羌人迁徒生活于此。而鼎盛时期,在元灭西夏、党项族向大西南迁徒,其中的白马氏和青衣羌分散定居宁强,不断与原古羌人融合,逐渐演化发展成当地的黑衣羌。在宁强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

羌博园是羌文化博物园是宁强县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方面,它以羌族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载体,乃集旅游要素产全、功能完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族,其意义在于弘扬和传承了羌文化。持色浓郁的“大观园”。

宁强县是羌族故地(有氏羌历史可考) ,据宁强县志记载,羌民族在本县活动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历经沧桑,而今羌民俗痕迹还依稀可寻。据有关文献记载,宁强古称“羌州”,至今宁强县城仍有最繁荣的主干道“羌州路”连接陕西和四川。而宁强也习惯于被称为“宁羌”,系卫、州旧称,古属梁州,县境东周以前为氏羌所据。秦汉为葭萌县地,唐初在阳平关设三泉具,宋乾德一年三泉县直属京师,开创中国历史上中央直辖县之先河。1935年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时,分别建立宁羌、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1942年,于佑任先生提出“安宁强固”后改名宁强。在宁强的汉源、巴山、毛坝河等镇至今还能寻找到羌氏民俗的遗存。

宁强原名宁羌,古属梁州,为氐羌据地。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宁强境内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羌族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文化与生态和谐,包含了朴素的“天一合一”思想,在宁强当地羌人生活过程中,留下了大量文化与文物遗存,为我们今天解读宁强历史,了解羌民族特性,留下大量宝贵依据,翻开历史书扉,我们不仅仅是欣赏,同时还有责任……

以上是本次汉江生态风光调研及“羌族文化”知悉的报告的主要内容,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为保护汉江生态环境和推动该地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jpg53.jpg122.jpg


责任编辑: 文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