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学子三下乡:同语同心乡村振兴,相联相融协同发展
陕西大学生网榆林7月11日电(通讯员 卢雅淼)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7月11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志愿者队深入榆林市子洲县子洲中学开展了“‘普’润乡村,‘语’你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1+1”即“一种民族共同语加一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传播新模式,助力普通话在多民族共同居住地区的普及,为陕蒙两地“同心谋发展,聚力促振兴”提质增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在课间的合影
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来看,榆林地处甘、宁、蒙、晋四省交界处,历史上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交融之地,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榆林成为多种文化与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以此为前沿阵地推动普通话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传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深刻意义。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到达榆林子洲中学,与教学处韩老师进行座谈交流,简要介绍了项目内容及其意义,并了解了当地学生普通话掌握情况。在子洲中学的积极配合和响应下,实践团成员深入4个班级开展了普通话推广与蒙文化学习交流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普通话的概念和推广意义,并通过“绕口令挑战”调动起大家参与的热情。在实践团成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共同学习了鼻音n、边音l的辨别、前后鼻音的区分、平翘舌音的分辨等重要知识点,并“小试牛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经典诵读。通过纠正同学们在发音、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实践团成员让当地的同学们关注到了各自在语言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图为学生们感受“n和l”发音方法不同的现场
此外,来自内蒙古的实践团成员还结合家乡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了独具魅力的蒙文化,通过蒙语展示、蒙文书法欣赏、蒙族音乐解读等形式带领同学们感受浓浓的异域风情。在蒙汉语言文化的对比学习中,实践团成员借由蒙文字书写与口语表达的脱离现象及其独特的超方言性,指出方言在书面表达与口语交流间面临的沟通困境,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阐明了讲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所在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通话推广的难度所在。
图为同学们积极体验蒙语发音的现场
普通话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代青年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争做学普通话的笃行者、讲普通话的先行者、推动普通话普及的践行者,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联互信互尊互助,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心共筑中国梦,石榴花开别样红”,陕蒙地区山水相连、道路相通,理应广泛交流、深入合作,在互通有无的道路上以语言为工具,打开一扇门,推开一扇窗,从“异语同心”到“异口同声”,为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文化交流“软联通”、共建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心联通”打牢基础。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活动最后,实践团成员鼓励大家将“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说好文明语、争做文明人”作为自觉行动,以语言为密码,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为媒介,以共处为模式,搭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和谐友好交流的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让普通话互通为陕蒙两地协同发展插上两翼,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