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绘梦:户县农民画的乡村探索
陕西大学生网西安7月17电(通讯员胡安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部署安排,结合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实际决定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开展“探终南山之景,观民俗之姿”——鄠邑县农民画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暑期实践活动。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枫火的暑期实践团队达鄠邑区,带着对户县农民画深厚文化底蕴的浓厚兴趣,制作了相关调查问卷,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周边的村民聚居区、历史悠久的南索村,以及以农民画闻名遐迩的东韩村。通过在这三个地方的深入走访与问卷调查,实践团希望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户县农民画的现状与发展。
展览馆周边的村民聚居区
抵达户县的第一站,实践团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农民画展览馆周边的村民聚居区。这里,农民画不仅是墙上的装饰,更是村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以一种近乎于呼吸般自然的方式融入了这个小社区。
在发放问卷之前,实践团首先向村民们简要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农民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村民们听后,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工作,并表现出对农民画浓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问卷发放过程中,实践团遇到了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村民。有的老人是农民画的忠实粉丝,他们不仅自己收藏农民画作品,还经常向家人和朋友介绍农民画的独特魅力;有的年轻人则对农民画抱有好奇和探究的心态,他们希望通过这次问卷了解更多关于农民画的知识和背后的故事。
图为展览馆周边村民填写调查问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嘉欣 供图
在填写问卷时,实践团注意到村民们对农民画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他们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农民画的特点和风格,甚至能够列举出几位知名的农民画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同时,村民们也表达了对农民画未来发展的期许和建议,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民画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画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与展览馆周边村民的交流与问卷调查,实践团初步感受到了农民画在当地社区中的深厚基础和广泛影响,当然,这跟展览馆的教育、宣传、推广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南索村
告别展览馆周边的村民后,实践团驱车前往了历史悠久的南索村。那里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户县农民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南索村,实践团遇到了许多世代传承农民画技艺的老艺人。他们或在家中埋头创作,或在村头的老槐树下与邻里交流心得。当实践团说明来意后,老艺人们热情地邀请实践团参观他们的工作室,并向实践团展示了他们的得意之作。
在发放问卷时,实践团特别注重与老艺人们的深入交流。他们不仅详细地回答了实践团的问题,还主动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老艺人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农民画的热爱与执着,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描绘着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
同时,实践团也向南索村的年轻村民发放了问卷。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未直接从事农民画创作,但他们对农民画同样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关注。他们表示愿意学习农民画技艺并为其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南索村村民的问卷调查与深入交流实践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民画作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也感受到了村民们对农民画传承与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南索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代媛媛 供图
东韩村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了以农民画闻名遐迩的东韩村。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农民画创作整个村庄都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
在东韩村实践团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他们不仅积极配合实践团的问卷调查还主动邀请实践团参观他们的家庭画室观看他们的创作过程。在村民们的家中实践团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农民画作品从田园风光到人物肖像从生活场景到神话传说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生动的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填写问卷时村民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参与度。他们不仅认真回答了每一个问题还主动向实践团提出了许多关于农民画发展的建议和意见。有的村民建议政府能够举办更多的农民画展览和交流活动以促进农民画的传播与交流;有的村民则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民画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画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与东韩村村民的深入交流与问卷调查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画在这片土地上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实践团推动农民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东韩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代媛媛 供图
此次深入户县的问卷调查实践不仅让实践团收获了宝贵的数据资料,更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农民画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将继续关注农民画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相关文化传承活动为推动农民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实践团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农民画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