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安康行:叩访秦巴文脉,润色汉水振兴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编辑:周野 时间:2025-07-16
导读: 安康行:叩访秦巴文脉,润色汉水振兴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汤夏钰)近日,安康汉江之畔迎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 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人步入被誉为 “秦巴明珠” 的安康博物馆,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约。馆内 “三主两辅” 的展...

安康行:叩访秦巴文脉,润色汉水振兴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汤夏钰)近日,安康汉江之畔迎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链动安康 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人步入被誉为 “秦巴明珠” 的安康博物馆,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约。馆内 “三主两辅” 的展陈如灵动画卷,在汉江波光的映照下,既铺展着安康千年文脉的厚重肌理,又晕染出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

叩访文明交融之根魂

实践团首至 “脉源安康” 展厅。西周青铜器史密簋静立其间,内壁 93 字铭文似穿千年尘烟,既载周师征伐东南夷之战事,亦揭安康 “秦头楚尾” 的文明交融底蕴 —— 此地自古便是巴蜀、荆楚、秦陇文化的汇流之处,这份兼容并蓄的基因,为今日商贸创新埋下历史伏笔。

展厅内,南朝部曲徒附俑群默然伫立,却似重现汉魏年间汉江航运的舟楫穿梭、商贾云集,印证着安康 “黄金水道” 的商贸古韵。商贸专业学子凝视陶俑,思接千载:交通与流通,自古便是区域兴荣之命脉,恰如当下乡村振兴之要诀。如今汉江复航工程启幕,富硒茶、绞股蓝等安康珍产,正待借这悠悠江水,驶向更辽远的天地。

破译生态财富之密钥

实践团继而拾级至二楼 “天赋安康” 生态展厅。声光电织就的秦巴秘境恍若幻境,熊猫标本于虚拟竹浪间轻掠,金丝猴在光影林莽中腾跃,皆栩栩如生。而鎏金铜蚕的出土往事更牵住众人目光 —— 这枚汉时遗珍,既映照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远,亦夯实了安康蚕桑产业的千年根基。

成员们驻足沉思 “生态资源何以化身为经济活水”,直至望见 “南水北调” 水源保护展区:移民搬迁实景沙盘勾勒出舍与得的抉择,生态补偿机制流程图铺展着利与义的平衡。刹那间豁然开朗:“一江清水送北京” 的承诺深处,正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转化密码。安康在守护生态本底与激活经济动能间觅得支点,让生态优势流淌成富民活水,为乡村振兴厚植了最坚实的底气。

引燃振兴星火之魂

步入 “筑梦安康” 展厅,一场跨时空的精神对话悄然展开。三线建设者手凿的钢钎泛着冷光,泛黄的施工日记洇着岁月痕迹,与墙面上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的标语交织成网,将十万建设者以血肉之躯筑就襄渝铁路的峥嵘岁月,凝作可触可感的历史切片。实践团成员驻足良久,心中了然:今日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正需这般披荆斩棘的拓荒之志。

这份精神火种,亦在非遗传承中生生不息。拾级至三楼非遗展厅,紫阳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的旋律如清泉漫过心谷,漫漶出安康非遗的丰饶肌理。这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文化瑰宝,原是乡村振兴的鲜活泉眼 —— 以传承为经,以创新为纬,便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彩,为乡村文化繁荣注入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青春诺许处,助燃乡兴焰

实践团的思索旋即化为笃行的步履。在博物馆乡村振兴案例展区,紫阳县瓦庙镇新光村的帮扶纪实展板前,成员们久久伫立 —— 六年间,安康博物馆为 65 名学子举办 “集体升学礼”、开展 “流动博物馆县区行” 的暖心事,如星火跃动,既丰盈了乡野的文化肌理,更播撒下振兴的人才种子。这份赤诚深深触动众人,更坚定了将所学所思熔铸于乡村振兴实践的决心。

以博物馆为起点,他们携文明星火,向汉水两岸的沃野播撒光热。铜镜展柜前,成员们凝视镜面,玻璃里青年身影与千年古镜交叠成趣。这不仅是一场穿越三千年的时空对谈,更是文化基因注入产业血脉的鲜活注脚。陕西工大学子以青春之名践行诺言,让文脉与振兴交响,为安康的乡村振兴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康博物馆,如一位静默的时光见证者,既镌刻着安康从古至今的岁月履痕,亦承载着这片土地乡村振兴的憧憬与希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实践团的安康之行,不仅是一场叩问秦巴文脉的深度探寻,更让他们对乡村振兴的深层意涵有了切肤感悟。

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持续为安康乡村振兴事业倾注心力、添砖加瓦,让秦巴山间的青春接力如汉江流水般,绵延不息、奔涌向前。

责任编辑: 周野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