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管学子前往西安未央区开展实践活动

来源: 编辑:傅安可 时间:2025-07-23
导读: 汉城风暖,未央情长,以青春之行,丈量适老之路;用点滴之为,缝合数字鸿沟。 ——题记 2025 年 7 月1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管学院未央区调研队小分队前往徐家湾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张家堡街道凤城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福芯之家西安市张家堡街道尤家社区养...

汉城风暖,未央情长,以青春之行,丈量适老之路;用点滴之为,缝合数字鸿沟。——题记


2025 年 7 月2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管学院未央区调研队小分队前往徐家湾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张家堡街道凤城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福芯之家西安市张家堡街道尤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等多地,开展老年人数字技术使用及适老化设施情况调研。团队以问卷、一对一访谈、教学演示、实地观察等形式,与60-85岁老人深入交流,聚焦老年群体数字生活与适老化设施使用难点。

 image.png


图表 1问卷分发

在与老人问谈和教学演示中,关于设备操作能力,多数老人仅会基础操作,如接打电话、看短视频,仅约 40% 老人能独立完成微信视频通话 。复杂功能如医院线上挂号、移动支付、健康码使用等对老人而言难度大,存在 “学了就忘” 现象,像宋奶奶反复询问保存电话号码步骤 。

其次,使用中的困扰包括交互体验差和心理负担重。交互体验上,手机字体小、触屏操作不灵敏,广告弹窗易误触,如李奶奶误点广告后不知返回,张爷爷抱怨字体小难滑动;心理负担方面,对陌生号码、操作失误存担忧,王奶奶怕接陌生电话,老人因担心财产损失、隐私泄露,对数字功能有抵触。


必不可少的一点,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智能化公共服务数字场景感到困难不顺,如医院在线挂号、银行 ATM 机取款等场景,老人因不会操作只能现场排队,数字服务便捷性未惠及老年群体,如社区医院 10 位老人中 6 人因不会在线挂号现场排队 。



 

image.png

图表 2问卷解读

在实地观察下,队员发现适老化设施存在操作复杂和设计不合理问题。其一,设施操作复杂。养老服务中心智能呼叫设备、智能床垫等,因操作步骤多、界面不友好,老人难熟练使用,仅 30% 老人能熟练操作智能呼叫设备,周爷爷不知如何取消智能床垫误报警。其二,设施设计不合理。如公共区域如餐厅餐桌高度、棋牌室无防撞设计,给老人生活带来不便,8 位老人中 5 人因餐桌高度不合适需协助端碗,郑爷爷因棋牌桌无防撞设计磕到胳膊。


团队在其后开始教学、协助行动:开展智能设备教学,演示放大字体、语音输入等功能;协助社区布置 “数字助老角”,张贴简易操作流程图;优化养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施,如增设夜光扶手标识、贴图文操作指南。虽一定程度帮老人解决问题,但老人记忆差、对抽象图标理解难等问题仍待长期关注与持续改进 。


image.png


图表 3团体合照

实践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适老化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改造,而是要站在老人的视角考量——字体大小调节快捷、操作步骤简易化、安全提示明晰、个人隐私保护强化、应用程序图标高辨识度等,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对老年群体的尊重体量;也需要专门的人工志愿协助,体现着全体社会对老年人的一份耐心包容。正如公益广告标语:“尊重关爱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责任编辑: 傅安可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