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董家河镇调研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与生态循环的实践探索 ——铜川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编辑:宋必成 孙雨 闫太萍 时间:2025-08-14
导读: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2025 年 8 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铜川市农弃智转实践队深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在当地多家企业、农业项目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循环发展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核心议题,旨在系统梳理董家河镇的实践经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董家河镇作为陕西省 107 个重点镇之一,地处耀州区东南部,总面积 3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 2.16 万亩,农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当地在收获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废弃物产量攀升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探索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成为当务之急。

实践小队对陕西省秦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该公司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用循环再利用的思路,把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养地产品,用于地力提升、土壤修复,并进行区域化的耕地质量快速提升服务的探索, 以土为本,水土共治,化肥减量,源头减排,既解决了规模聚集下的有机废物污染治理难题,又为耕地质量快速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索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000268626.jpg

图 1 生物质营养液生产参观

在牲畜粪便处理方面,耀州区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循环系统是典型代表。该项目围绕养殖业的畜禽粪便,种植业秸秆,园林绿化枝叶,厨余垃圾等有机物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好氧高温发酵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采用“生物质生化裂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生物质营养液”;应用“土壤生态厚植增效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应用“生态种植技术”发展“绿色农业”,形成种植业、养殖业、有机废弃物加工业的生态循环大农业,生产绿色生态健康农产品。实现了种养一体化、粪污秸生态秆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00268625.jpg

图 2 团队在液肥原料区进行讨论

实践小队对秦创原铜川市农业科技创新融合示范园进行参观,该示范园构建 “一心八区” 的核心布局,拥有数字化服务中心、智能水肥一体化车间等核心设施。通过引导人员的介绍,我们发现园区通过科技赋能,引进新品种,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抗灾能力;运用绿色技术,打造绿色产业;循环利用资源,践行生态理念,实现 “一水多用、一田多收”,亩均综合效益提升40%,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1000268624.jpg

图 3 观看创原简介与科教短片

在智慧农业方面,耀州区新兴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了机械化全流程覆盖,涵盖耕地、播种、收割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服务中心配备各类先进农业机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从产前咨询到产后销售的全程服务,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1000268623.jpg

图 4 农业机械技术交流与设备研讨

在地膜处理方面,耀州区反光膜地膜分拣压缩集中处置站致力于解决农业 “白色污染” 问题。传统地膜存在难以降解的问题,处置站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对反光膜和地膜进行分拣、压缩和集中处置,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同时,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以玉米淀粉、秸秆等为原料,90 - 120天内可自然降解,无需回收,已在当地部分农田推广使用。


1000268622.jpg

图 5 参观陕西省生态土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此次对铜川市董家河镇企业的调研发现,董家河镇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生态循环发展中的探索,展现了科技创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作用。其成功经验不仅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其他地区实现农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


责任编辑: 宋必成 孙雨 闫太萍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