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青春力量激活乡土——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洛南县开展暑期三下乡

来源:西安邮电大学 编辑:陈嘉婧 时间:2025-08-16
导读: 西安邮电大学“青禾智创”团队赴洛南县,以科技赋能农业,参与实操、研学交流,还感悟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刘文进 陈嘉婧)8 月3日至8月13日,西安邮电大学 "青禾智创" 实践团队奔赴商洛洛南县,一群朝气蓬勃的学子带着数字技术扎根乡村,让科技之光映照田间地头,在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书写着农业现代化的青春篇章。

企业研学:解码产业链科技基因

实践首站落脚康胜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技术人员的细致讲解下,队员们系统梳理了"1+6"产业链的运作逻辑,通过鲜活案例理解当地农业的产业生态。大家亲手操作"一菜一码"溯源系统,将种植信息录入、流通节点追踪等流程了然于胸;随后深入冷链车间,从预冷处理到分拣包装,再到智能仓储,全程观摩科技如何守护农产品新鲜度。在质检中心,精密仪器对农残、水分的检测过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食品安全的硬核保障。团队还现场演示了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与企业技术骨干围绕功能迭代、场景落地等话题碰撞思路,收集到许多改进建议。

图 1前往康胜润有限公司.jpg图 2学习生产包装线 陈嘉婧摄.jpg

田间实践:科技赋能从土壤开始

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洛南放心菜种植基地。田埂间,队员们挥锹参与牛粪有机肥翻堆,仔细记录温度、湿度等发酵数据,与农技员探讨这种"土方法"如何通过科学管控改良土壤肥力。圣女果大棚里,大家手持测量工具记录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随后围坐与种植专家深入交流,讨教番茄抗病品种选育、绿色防控病虫害的实用技术。

图 3基地实地考察 杨妍摄.jpg

采收环节同样充满学问,队员们跟着农户学习贝贝南瓜的成熟度判断、螺丝椒的采摘手法,了解到规范采收对保持品相、延长货架期的关键作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实操心得与问题对策。

图 4与负责人深入探讨 杨妍摄.jpg

红色研学:精神洗礼凝聚奋进力量

实践间隙,师生们专程走访洛南红色地标,在历史回响中接受精神淬炼。仓颉小镇的古老石刻,让大家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根脉;洛惠渠畔,听着1958年群众徒手开凿的故事,队员们被"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张平水库边,了解到这座水利工程如何保障灌溉、抵御洪灾,更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

图 5沿渠堤踩石头前行 代康乐摄.jpg

老山书屋里,锈迹斑斑的步枪、泛黄的战地日记、500余枚承载荣誉的纪念章,无声诉说着革命岁月的峥嵘。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这里每年迎来上万名参观者,让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

图 6老山书屋学习革命精神 刘文进摄.jpg


御史庄园内,张鹏御史为民请命的典故、抗日炮台的历史遗存,串联起从红军过境到脱贫攻坚的奋斗长卷,激励着学子们传承使命担当。

图 7参观御史故里 陈嘉婧摄.jpg

玫瑰小镇的花海与乡村旅游相映成趣,百年"核桃王"见证产业变迁,贡山古柏守护着岁月沧桑——这些地标交织成洛南的过去与现在,红色精神的滋养,让科技助农的信念愈发坚定。

图 8贡山古柏.jpg

此次洛南之行,西邮学子用专业所长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数字化工具成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利器。红土地上的实践印记,红色故事里的精神传承,让青年学子更加明确:唯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让青春在服务三农中绽放真正的光彩

图9 西安邮电大学团队赴商洛洛南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杨妍摄.jpg


责任编辑: 陈嘉婧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