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社会实践团奔赴井冈山开展实践活动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8月11日,西京学院行健书院"对策研究"社会实践团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实践团成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井冈山精神内涵,通过"专题教学+情景体验+实地调研"的创新模式,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密码镌刻于心。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重走红军路,感悟革命情,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绽放出绚丽光芒。在大井革命旧址那本泛黄的账本前,我读懂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真谛。红军会计记录的"收到群众稻谷三担,匀给伤员两担",正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写照。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子,我决心将这种"红管家"精神融入专业实践,让每一笔账目都体现为民服务的初心。
烈士陵园肃穆的氛围中,那些永远定格在青春年华的生命,用鲜血诠释了"坚定执着追理想"的崇高境界。凝视着镌刻烈士姓名的碑墙,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加懂得,在和平年代,这种坚定信念应转化为攻克技术难关的毅力。小井红军医院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艰苦奋斗攻难关"不是历史名词,而是面对任何困难都应保持的精神状态。当机械专业的同学说出"这比任何材料力学都更能教会我们什么是坚韧"时,红色教育的深层价值得到了最好诠释。 "编草鞋"的体验教学让我们切身感受了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编草鞋时粗糙的稻草磨红了手掌,却让"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铮铮风骨变得具体可感。这些沉浸式体验印证了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特性的论断。它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指导现实的精神力量。
在"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中,红军后代朴实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传承井冈山精神重在践行。正如总书记强调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井冈山精神。我们讨论着如何在智能制造的图纸里"埋下井冈山的密码",如何在财务报表中体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这正是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的青春实践。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井冈山精神不是静态的遗产,而是动态的传承。临别时,黄洋界上,我们许下诺言:要将"坚定信念"转化为专业报国的定力,将"敢闯新路"体现为技术创新的勇气,将"依靠群众"践行于服务社会的行动。这既是新时代青年对革命先辈的承诺,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的回应。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当代青年必将让井冈山精神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焕发新的生机。正如革命星火曾在这片土地燎原,今日我们心中的精神火种,也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光芒。这或许就是我们此行最宝贵的收获,这次社会实践不仅理解了历史,更找到了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前进动力的时代密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