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 编辑:张琳煊 王芝韵 田芯源 时间:2025-08-30
导读: 在乡村中蜗居的城市追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长安区三益村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场深度调研活动。团队聚焦“就地城镇化”发展脉络与村民真实需求,用脚步丈量乡土,以青春智慧探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94e32e19c1e24384dfd30f7ad3dd1d28.png

(实践团成员合影)

访寻,解密村民生活千百态

为全景式剖析三益村发展现状,团队将村庄科学划分为六个特色区块——两个传统农业区、一个新兴厂房区、两条商贸街区和一片生产生活融合的混合带。六组成员从7月13日起深入田间地头、厂房车间与沿街商铺,通过扎实的走访、问卷与座谈,编织起覆盖全村的信息网络。四天独立调研后,各组于17日举行成果分享会,汇报了各区块发展状况与问题、村民核心诉求及“就地城镇化”的生动实践。

调研,叩问人民急切新需

在7月13日~7月16日各小组独立调研的过程中,不同小组的同学都有了各自的收获。农业区里,同学们了解到由于周围新区的建立与发展,村民的生活方式由原本“靠地吃地”转变为在工厂打工为主,农业用地性质也向工业用地发生转变;在厂房区,同学们一边惊叹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村民带来新机遇、新生活,一边也深思如何才能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住”;商贸街区组,同学们一致感叹人间烟火的温情,也了解到该村半数村民皆是外来务工人员,对外来人口生活品质与幸福感获得感如何改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539f9ec84301dbfd8a5fb1527d2439b9.png

组长分发调查问卷)


69c92fd59c63f800d3b0fdc305cb843a.png

(村路两旁的小贩)


思索,勇担青年时代新使命

当书本理论直面乡村现实,青年们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战略意义有了切身体会。三益村的点滴发展变化正是中国乡村奋进的缩影。这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青年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将论文写在广阔田野上,在服务‘三农’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才能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红色使命。


e27aaea070d90c8fd47cee16b610f67e.png

(实践团成员与村干部讨论村内情况)

此次三益村之行,不仅是一次扎实的社会调查,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让青年学子们更加关注“3个1亿人”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以实际行动在乡村落笔,校准青春奋斗的坐标,用专业力量推动高质量城镇化发展。


责任编辑: 张琳煊 王芝韵 田芯源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