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感悟 >

长安大学学子前往平利县开展实践活动

来源: 编辑:孙东阳 时间:2025-08-01
导读: 长安大学学子平利行:非遗传承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7月中旬,长安大学“茶香共谱发展曲,绿富平利乡村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聚焦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腔与平利漆艺,通过实地调研、亲身体验与深入访谈,...

长安大学学子平利行:非遗传承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7月中旬,长安大学“茶香共谱发展曲,绿富平利乡村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聚焦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腔与平利漆艺,通过实地调研、亲身体验与深入访谈,切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探寻非遗技艺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

弦音悠扬:古老戏曲的传承与挑战

在平利县文化馆,实践队员们系统考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腔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色。图文展板、珍贵乐器和历史影像资料清晰展示,弦子腔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以弦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以及演出中演员与观众热烈互动的“喊腔”形式。一段关于昔日村民“举着火把翻山越岭看戏”的动人描述,勾勒出这门艺术在民间曾经的盛况。

image.png

随后,年过五旬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领班社成员,为队员们现场表演了弦子腔经典剧目《香罗帕》。悠扬的弦胡、铿锵的鼓点、独特的唱腔回荡在厅内,让年轻学子们沉浸式感受到这一古老戏曲的鲜活生命力。在与传承人及文化馆工作人员的交流中,队员们也直面了弦子腔传承的现实困境:班社成员普遍高龄,本地青年外出务工者众,愿意静心学习并投身传承的年轻人稀缺,技艺面临断代风险。这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与传承像弦子腔这样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更多社会关注和有效支持。

漆艺生辉:千年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平利县依托大巴山北麓得天独厚的湿润气候,成为漆树生长的沃土,于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漆树之乡”,实践队来到了位于龙头村的国漆馆。在漆艺馆讲解员、非遗传承人袁源的带领下,队员们开启了一场千年漆艺的探索之旅。袁源首先介绍了“国漆”——天然生漆的非凡特质:天然环保、耐腐蚀、历史悠久。馆内陈列的精美漆器令人叹为观止。袁源重点介绍了镇馆之宝《云起见龙骧》,详细解读其如何巧妙融合陕南山水灵秀与秦巴地域文脉。队员们驻足欣赏,为其深邃意境和精湛工艺所折服,深刻体会到国漆材质独特的包容性与艺术表现力。

image.png

为了解漆器诞生的艰辛,队员们实地考察了生漆加工与漆器制作的关键工序:从生漆过滤精制,到胎体裱布刮灰,再到反复的髹漆、打磨、推光。队员们亲眼见证一块天然生漆,如何经过匠人无数次的精心打磨与时光沉淀,蜕变为流光溢彩的艺术品。一件精品漆器往往需手工刷涂生漆数百次,每次都要阴干、打磨,循环往复,耗时数月甚至更久。面对如此繁复的工艺要求和匠人们一丝不苟的专注,队员们深受震撼,真切领悟到“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艰辛与“漆艺”二字的分量,更深刻体会到背后凝聚的非凡耐心与极致匠心。

image.png

在传承发展方面,国漆馆汇聚了掌握变涂、描金、起纹、堆漆等传统技法的匠人。他们在坚守古老技艺精髓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创作,开发符合当代审美和生活需求的漆艺新品,努力让千年国漆焕发新的生机。国漆馆不仅是展示精品的殿堂,更是培养新生代匠人、传承千年技艺的重要基地。

实践感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行走在平利的山水间,长安大学的学子们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文化洗礼与心灵成长。弦子腔的悠扬唱腔让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漆艺馆的精美作品让他们惊叹于传统工艺的巧夺天工。在有限的山丘地貌上创造生活奇迹的农民,面对文化传承困境依然坚守的匠人,都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image.png

“乡村振兴绝不是简单解决贫困问题,而是在无数次的人文关怀中,将当地文化风俗、自然风景与乡村振兴所创造的美好未来结合。”一位队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如弦子腔和漆艺,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和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并创新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平利的经历让我们明白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更加清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一位队员感慨道。夕阳西下,一天的调研结束。文化馆内,弦子腔老艺人仔细收好相伴半生的弦胡;国漆馆中,传承人轻抚新完成的漆器,露出满意微笑。大巴山的古老弦音与千年漆艺的芬芳,正通过年轻学子的镜头、笔触和感悟,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当乡村振兴遇上文化传承,沉睡的乡土记忆被唤醒,凝聚成发展的磅礴力量。青年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正在秦巴山区谱写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孙东阳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