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感悟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红岩实践团赴重庆白公馆等地解码红岩精神

来源: 编辑:李益熙 时间:2025-08-02
导读: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益熙 孙骏) 西安建大环境学院红岩实践团赴重庆白公馆等地解码红岩精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红岩党史学习” 暑期实践团奔赴重庆歌乐山,踏入白公馆、渣滓洞与松林...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益熙 孙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红岩实践团赴重庆白公馆等地解码红岩精神



7 月3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红岩党史学习” 暑期实践团奔赴重庆歌乐山,踏入白公馆、渣滓洞与松林坡,在烈日炙烤的红色地标间,追溯红岩英烈的热血轨迹,探寻党史精神与专业使命的交融脉络。

白公馆:灰墙铁窗下的信仰灼照

白公馆的灰墙在强光下泛着冷意

微信图片_20250802103351_40(1).jpg

图为白公馆旧址全景,灰墙青瓦间凝固着历史的沉重。

,“礼义廉耻” 的国民党党员守则墙

微信图片_20250802103351_44(1).jpg

图为白公馆内国民党党员守则墙,对照间更显革命先辈的坚守可贵。


,与展厅里罗世文、车耀先的狱中斗争史料

微信图片_20250802103351_43(1).jpg

图为历史展板记录的斗争史实,泛黄文字揭开黑暗岁月的真相。


形成刺眼对照。实践团成员凝视囚室铁窗

微信图片_20250802103351_41(1).jpg

图为白公馆囚室内部,铁窗与木床映照出当年的禁锢与坚守。

,给排水专业的张同学感慨:“先烈在酷刑下守护秘密,恰似我们监测数据时对真实的死磕。” 讲解员讲述烈士们以纸笔传递信念的故事,成员们的笔记本上,环境治理方案与 “信仰如磐” 的批注重叠,完成跨时空的精神共振。

渣滓洞:刑讯洞穴中的不屈回响

踏入渣滓洞的刑讯洞穴

微信图片_20250802103351_45(1).jpg

图为渣滓洞刑讯洞穴,红色光影里藏着先烈们的不屈抗争。

,暗红色岩壁间,锈迹刑具与木制审讯台复刻着往昔惨烈。“进津无岸,回头是岸” 的训诫没能动摇革命者的意志,环境工程专业的李同学触摸岩壁潮气,联想到流域治理的攻坚:“先烈在黑暗中凿希望,我们治黑臭水体也要啃下硬骨头。” 实践团围绕 “红岩精神与生态突围” 研讨,将 “宁死不屈” 的韧性,转化为技术攻关的专业力量。

松林坡:烈士雕像前的使命接棒

松林坡的树影中,罗世文、车耀先烈士雕像

微信图片_20250802103351_42(1).jpg


图为罗世文、车耀先烈士雕像,刚毅身姿诉说着信仰的力量。

巍然伫立。“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 的遗志,让环境科学专业的王同学思索红色遗址保护:“这些精神地标如‘生态绿洲’,我们可用环境修复技术,让历史更持久地发声。” 从白公馆灰墙到渣滓洞洞穴,实践团在烈日下完成 “精神淬火”—— 将红岩精神的忠诚、坚韧,融入 “守护绿水青山” 的专业使命,让红色基因在生态保护中持续生长。


责任编辑: 李益熙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