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学子赴毛堰村探寻魔芋破土新生中的集体智慧

来源: 编辑:芋能兴乡 时间:2025-08-11
导读: 在陕西省汉中市武乡镇毛堰村,一片曾深锁于中海拔山区的特色作物——魔芋,正悄然在汉中土地上扎根生长。2025年7月14日 长安大学赴陕西汉中安康“芋你同锌·绿能兴乡” 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该魔芋种植基地,见证了这场由村集体主导、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下山实...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李田香)在陕西省汉中市武乡镇毛堰村,一片曾深锁于中海拔山区的特色作物——魔芋,正悄然在汉中土地上扎根生长。2025年7月14日长安大学赴陕西汉中&安康“芋你同锌·绿能兴乡”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该魔芋种植基地,见证了这场由村集体主导、充满挑战与希望的"下山"实践。

魔芋种植素来不易:喜光却忌强光、喜湿又忌过于潮湿、怕高温、易染病,传统上只适合在深山中高海拔区域依靠轮作维持。毛堰村村集体在科学的种植技术指导下对魔芋进行本土化适应性改良实践,突破环境限制难题,首次尝试将魔芋种植从高海拔地区迁移至汉中盆地,采用魔芋套作玉米的种植模式。玉米植株形成天然遮阴屏障,有效解决了强光直射和高温对魔芋生长的威胁。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局果蔬中心吴主任向实践队员介绍,试点面积达300余亩,亩产突破2000斤。基地优选白魔芋与杂交魔芋两类品种:白魔芋品质最优、抗高温能力强但产量较低;杂交魔芋则适应性广、产量高,两者互补支撑着平原化种植的可行性。

a17b379fc9cf9c9bf5cf222a6dda99e1.png

吴主任向实践队员介绍魔芋种植情况

试点工作创新采用三种模式协同推进,一是分散种植,秦岭脚下8个村庄的190户农户参与种植;二是标准化示范,汉台区大健康富硒食品产业园建立魔芋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集体经营,毛堰村通过土地流转,由村集体进行集中种植管理。

"过程充满艰辛,但成功更显珍贵,"吴主任坦言。村集体的不懈探索终于换来低海拔地区魔芋的破土而出。若最终试点全面成功,"村集体+低海拔地区种植"这一模式将具备广泛推广价值,为魔芋产业扩规、村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径,成为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实践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亲身参与数据记录与农技学习,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传统农业转型的关键作用。最后,指导老师苟蕾强调:“这场'魔芋下山'实践,不仅是耕作技术的突破,更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动课堂。它证明科技创新与组织创新相结合,能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大学生深入这样的田间课堂,正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实践,为乡村振兴培育了懂农业、爱农村的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 芋能兴乡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