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贵州师范大学学子赴陕西延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 编辑:李峰 时间:2022-07-27
导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切实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黔延筑梦知行实践团一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切实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黔延筑梦知行实践团一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参观了张思德纪念广场、枣园革命旧址、梁家河、延安革命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西北局革命旧址等教育基地等红色景点,队员们从中感悟延安精神,在红色圣地上践行延安精神,以实际行动来发扬延安精神,在延安这片圣地上挥洒汗水,绽放青春。

张思德纪念广场:为人民服务——做张思德同志的新时代传人

实践活动的第一天,伴着清风微雨,队员们来到了张思德纪念广场,77年前,张思德烈士追悼会就在这里举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对张思德精神做了最深刻、最本质的概括。在西山山麓的点点翠绿中,“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大字熠熠生辉,格外醒目。

实践队员庄严地站在雕塑前,跟随着领诵员齐声诵读:“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基点,自觉担当、 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奋斗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image.png

梁家河:“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

从青年时期在陕西作为一名知青下乡插队,到后来一次次赴陕西调研,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沿着延川县文安驿镇往南,实践队来到梁家河村。村史馆里,展板上的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记录了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指挥着全国的革命战争,部署着边区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了成功。

通过参观村史馆和知青旧居,进行现场学习,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梁家河村民近年来生活的巨大变化,切实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初心与使命。总书记那句“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福利,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的铿锵话语,更让队员们坚定了牢记使命、服务群众的理想信念。

image.png

枣园革命旧址:历史成就了枣园,枣园见证了历史

枣园旧址革命资源丰富,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幸福渠”横穿园林而过。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它见证了赴重庆谈判的重要决定以及为群众服务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转变;幸福渠见证了“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实践队员实地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的旧居,真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在枣园漫步,总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到那些光辉岁月里的记忆。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可见当时的领导人们除了运筹帷幄经纶天下,也都身体力行地与人民群众一样参加劳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这就是永不磨灭的延安精神。

在认真参观学习后,成员们对抗战期间老一辈革命家的伟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延安精神、红色思想、为民情怀在这里一一体现并代代相传。

image.png

西北局革命旧址:红色教育中汲取砥砺奋进力量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庄重。实践团跟随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了解到中共中央西北局当时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陕甘宁边区建设成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实践团回顾革命先辈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奋斗足迹,学习习仲勋同志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崇高品格。

image.png

 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7月23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西北局革命旧址聆听了王慧老师的专题讲座《习仲勋同志的家风——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优良的祖训家风,数十年的身体力行,如涓涓流水,细雨春风,培桃育李,代代传承。

培树良好家风,贵在落细落实、常修常炼。“我们现在是什么模样,未来自己的家风就是什么模样”,通过本次专题教学,我们告诫自己要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走好涵养良好家风的第一步。与时俱进涵养良好家风,让家庭成为自己乘风破浪、奋力进取的坚强后盾。

南泥湾:新时代的“垦荒人”再次扛起手中的“镢头”

当年党中央在延安,生活条件差,靠着在南泥湾和各地大生产自救,养活了自己,保存了革命的火种。走进“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伴随着讲解员的深情叙述,队员深入了解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展览馆内,一张张珍贵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动人故事,真实再现了那段战火纷飞、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前行路上弥足珍贵的精神动力。生于盛世的一代青年,当保持忧患进取意识,把南泥湾精神学习和传承下去,把个人青春与民族复兴的壮丽伟业紧密联系起来,勇当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垦荒人。如今,“南泥湾”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一段不老的传奇。一个个新时代的“垦荒人”再次扛起手中的“镢头”,让南泥湾精神代代相传……

image.png

延安革命纪念馆: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

    历史如镜,初心可鉴。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动实践和历史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重大奠基意义,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早的综合类革命纪念馆之一,延安革命纪念馆以3.6万多件文物、1万余张历史照片、百余卷调查访问资料成为无数渴望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中华儿女们向往之圣地!队员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学习,生动追忆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通过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学习,实践团队员不仅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同时也体悟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更感受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一心只为民的“延安”魅力,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找准前进方向,脚踏实地,奔赴真正有意义的星辰大海,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image.png

学思践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住土窑洞,睡大通铺,在习近平总书记住过的知青旧居,亲身感受当地的艰苦环境后,实践团队长刘烈琴表示要学习总书记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品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开启自身的试炼之路。在为人民服务广场,队员们们倾情诵读《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事迹极大激励了队员毛永铸,他表示要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中“立足实际、精耕细作”。在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队长张世平综合比较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与沂蒙精神,发现其共同的内核是“求真务实”,这也是求是学子一贯的追求。

集中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要进一步传承好延安精神,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的使命。微言笃志,立信行远。四天的延安集中实践活动,队员们对于红色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体会。在重温革命历程、传递青春能量、领悟延安精神的奋进历程中,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黔延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热土,把声音传递青年心中,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奏唱着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赞歌。

责任编辑: 李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