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赴四川彭州小石村走访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延续邻里乡野,壮大集体经济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小石村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其独特的实践对乡村振兴新方式做出尝试。基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理念,小石村深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社区重建、民宿经济创新,到人才振兴和智能化服务,小石村正在以崭新的面貌取得新发展。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踏寻蜀地桑梓,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小石村,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小石村
小石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是汶川地震灾区之一。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小石村汲取莫干山等地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以精品民宿和高端民宿为引领,将村民纳入到这一产业中,邀请村民参与民宿改建,并与其共享利润,让村民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
小石村的民宿建设
小石村还在村集体内部实行股权制,让每一个村民都能够成为村集体经济的股东,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一举措使得村民们有更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也使得村集体经济有了更强的生命力。
对话模范书记,研询振兴核心
“要把利益沉淀到社区,将共享贯彻到底”。实践队员对小石村村支书岳付飞进行采访,就乡村振兴的本质问题,小石村的乡村振兴“金城模式”等问题和岳书记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交流。
实践队员与岳书记开展座谈交流
岳书记 首先介绍了金城社区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村民参与到集体经济的管理经营中,最终进行分红。同时,岳书记表示在未来,将尝试把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实现共同富裕。
当问及小石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与构思时,岳书记则表示,农村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发挥优势、施展才能的平台,他对当代青年寄予厚望,希望未来有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增加对农村运转模式的了解,增强振兴农村的使命感,真正热爱农村并投入到为农村建设建言献策中去。小石村也正在人才振兴规划方面为返乡青年提供更好的福利。
走访当地居民,感受乡村变化
小石村“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一发展理念下的村民相处模式让实践队员倍感温暖与向往。实践队员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切实感受乡村振兴策略带来的福利。
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与城市生活相比,农村村民在屋檐下会客访友,带来了更多温情和归属感。村民们表示,现在生活相较于之前已经好很多了。实践队员对乡村存在的诸如城乡贫富差距,配套基础设施等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未来的农村发展需要一部分社会资金资源的投入。对此,岳书记向实践队员分享了他对乡村振兴本质的思考: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农村,比如粮食、衣服等多在农村进行生产。因此在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需要带动农村的资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实现“五个振兴”,在整个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内循环。
实践队合影
小石村通过以“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理念,以产业为抓手、以文化为载体、以生态为跳板,蜕变成为“人—村—景—业”融合共生的乡村共同体,在推动乡村公共设施与城市接轨的同时,逐步营建乡村生活的公共空间,在城市和乡村间架构起良好的纽带,村民与游客皆在小石村可享受偏安一隅的宁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