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赴兴平支教实践
在这个知识与思想飞速进步是时代,我们依旧身着长衫,生活在优渥的校园,殊不知民生之多艰,校园里是艰辛的苦读,出了校门便是辛酸的生活,有人早都忘了迎风向前,躺平而不思进取。
我们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常会在周末去周边村庄支教,望着农村孩子们教育资源的缺乏,甚至有些孩子提早放弃学业,我们倍感惋惜。现已有九百多万留守儿童,等不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孩子们自身的觉悟培养和人格塑造和学校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乡村留守儿童,或者是家庭不完整的孩子,他们没有完整的家庭教育,人生很容易走上不归路,电信诈骗,吸食毒品,违法犯罪……我们何不脱下长衫,帮孩子们也看见晴天,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分忧解难,给这些孩子们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和知识教育
我们的支教计划得到了学校的批准,来到了兴平县庄头镇的潘村,距离学校70多公里。村书记非常的热心,他带我们去了村委会,作为我们讲课的临时教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想要让村里的孩子,在这段时间都有机会听到我们的课。
孩子们总会对新鲜事物抱以好奇,这是天生的,我们一群大学生的到来,让他们喜出望外,仿佛他们压抑已久的心灵,在此刻才得以释怀,他们有些人缺少父母的陪伴,而我们正好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学历是大学生们脱不掉的长衫,下不去的高台,当我们真的迈出了这一步
便为十余载的求学路,填上了一个答案,而孩子们正是这个答案的见证者,我们短暂的影响,有时甚至会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和人生目标。
再想想那些来自偏远山村的孩子,甚至没有条件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他们有时会被别人嘲讽是小镇做题家,然而社会绝不能用这轻飘飘的五个字,去否定农村孩子们别无选择的努力。想想我们自身,虽然身为大学生,有学历的光环,但也是通过“小镇做题家”这个身份来到了大学。这可能就是农村孩子最快最稳建的出路了吧。不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学业都是困难。教育和考试内卷的现在,农村的资源本来就无比落后。不敢想象身在农村,家庭普通,还选择躺平的青年人,他们的出路很渺茫,和我出身一个地方的许多同龄人,有的选择了电信诈骗,也有的拉帮结派成为社会团伙……当他们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再也无法回头。我们身为大学生,早已习惯了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也习惯了简单而且有标准与答案的生活。可是农村的那些孩子们,他们的脸上流露的童真,心里怀着朴素,很难自发性的觉醒而投身文化学习和精神塑造,家里的爷爷奶奶只能照看他们的物质生活,而思想的引导只能通过教育。我们既然已经历经万难,从农村探索出来,就是想让孩子们也少一点弯路,尽早明白学业的重要性。在这短短几天内。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而我们的目的是把大学里创新先进的思想带到乡村,是把大学里热心温暖的关怀带到乡村。
临走之前送给孩子们许多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继续上下求索,完成学业。长大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我们背对夕阳离开了这座村庄,留下了知识与营养,得到了经历与磨练,身后是孩子们的含苞待放,面前将也是我们自己的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