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感悟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下乡:美丽乡村,振兴乡村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编辑:1yuan 时间:2023-08-12
导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赴西安市周边乡村代表团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发展,于7月6日至西安市长安区劳动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对劳动村的发展模式进行调研。 7月6日上午,调研组前往劳动村针对长安区乡村传统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大农业的发展情况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赴西安市周边乡村代表团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发展,于7月6日至西安市长安区劳动村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对劳动村的发展模式进行调研。

7月6日上午,调研组前往劳动村针对长安区乡村传统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大农业的发展情况与各自难点进行调研访问。

image.png

图为与村民的交谈

调研中,实践组访问村民了解到其家中耕种情况,作物种植类型等,了解到传统农业种植的艰辛。与村长的交流中也了解到近五年来种植方式没有任何变化,且由于种植中投入人力成本太大但收益太少,村民大多不愿意种植,而是将自家全部土地承包出去每年收租金,只有少数男性村民在自家小块地上种植,大部分村民收入有点低。但村长并没有对在劳动村建设美好乡村失去希望,而是计划在未来农业发展上种植土豆,紫薯,白萝卜等新类蔬菜响应号召推动劳动村经济发展,并根据周围环境因地制宜置办民宿推动本村经济发展以增加村民收入。

调研组在了解到村长对本村未来美好乡村建设的计划后有所感悟,同时觉得以后其他乡村对于未来美好乡村建设中就可以借鉴劳动村村长计划。

image.png

图为与村干部的交谈

第一,可以舍弃村中原本种植的农作物或蔬菜等,考察村中土地情况,选出前景较好、成本偏低且每亩净收入较高又适宜村子土地种植的农作物或蔬菜等。像劳动村村长就是舍弃以往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转而计划在未来种植紫薯等新类蔬菜,这是因为在劳动村,农业种植看天吃饭,而劳动村天气不适宜种植玉米、小麦这样的农作物,在往年种植过程中几乎每年都会受到或大或小的灾害损失一部分收成的农作物,正因如此村中小麦亩产量不过700到800斤,扣除投入的时间、人工、农药等成本一年下来也卖不了多少钱,更不要提净收入了,但种植过程却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产出比实在太低,令不少人望而止步,而种植的紫薯等新类蔬菜则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好,更加耐瘠耐旱,种苗成本比较便宜,且紫薯亩产量大概在2000到5000公斤,每亩净收入大概是4000到6000元,而且像紫薯这样的新类蔬菜又因其营养价值高,深受健身人士的喜爱,因而前景比较好不会卖不出去,故而劳动村村长种植计划才将原本的农作物改为紫薯这样的新类蔬菜。

第二,就是注重挖掘并发展本村的独有特色,有句古话不是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吗,据此村子可以挖掘周围环境有什么以此发展什么,深入发掘并发展本村独特于其他乡村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与特色相关可以推动经济的产业。如劳动村村长根据周围有比较优美的旅游景点计划在未来着重发展民宿产业以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第三,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对于村中特色农业与经济产业等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积极主导,也离不开村干部的组织协调,更离不开农民群众的主体参与,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几个方面积极配合、共同作用,少了哪个都不行,少了哪个都会降低建设美丽乡村的效率与完成度。

最后希望中国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能够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实现长足进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乡村能够摆脱不富裕彻底小康,也希望在未来乡村农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 1yuan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