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感悟 >

绿水青山带笑颜:闽宁镇园艺村 黄河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共赢之路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闫拓 时间:2024-08-12
导读: 在广袤的宁夏大地上,有一片土地以其独特的变迁和辉煌成就,成为了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那就是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跟随着习大大的脚步,以一颗赤诚的学习之心,深入闽宁镇园...

在广袤的宁夏大地上,有一片土地以其独特的变迁和辉煌成就,成为了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那就是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跟随着习大大的脚步,以一颗赤诚的学习之心,深入闽宁镇园艺村,亲身感受了这里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的华丽转身,特别是黄河治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初识闽宁镇园艺村

闽宁镇,一个因移民而建、因扶贫而兴的小镇,它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山海情谊。园艺村,作为闽宁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从荒凉到繁荣的巨变。记得初到园艺村时,讲解人员为我们描绘了这里曾经的景象:“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然而,如今的园艺村,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这一切都离不开黄河的滋养与治理。


 

黄河治理的奇迹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园艺村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昔日风沙肆虐、土地贫瘠的困境,园艺村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扶贫政策,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优势,兴修水利,整理土地,引黄河水入滩,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在黄河治理的过程中,园艺村人民不仅注重生态修复,还积极探索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设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等新型农业设施,将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相结合,既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利用,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如今,园艺村的酿酒葡萄、肉牛肉羊养殖、菌草种植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下乡实践的感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中每位成员深感荣幸能够亲眼见证园艺村的发展变化。在为期数天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同探讨振兴之路,亲身体验了乡村振兴的艰辛与喜悦。

在闽宁镇的镇史馆里,他们通过观看专题片、参观图片展览等方式,详细了解了闽宁镇及园艺村的发展历史和变革过程。那些珍贵的照片和实物资料,仿佛将他们带回了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闽宁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在园艺村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调研、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等方式,他们不仅为村民带去了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理念,更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纽带。在交流中,他们听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劳动中,他们感受到了村民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站在园艺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位调研队成员深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他们学习闽宁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断增强本领、提升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同时,他们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总结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广袤大地上,闽宁镇园艺村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交相辉映的光芒。这里,是黄河治理与“三下乡”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典范,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探访与体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深刻感受到了园艺村在黄河治理与“三下乡”活动推动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新时代背景下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闽宁镇园艺村的故事是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每位调研队成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 闫拓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上一篇:深耕乡村振兴,共绘团结村新画卷
下一篇:没有了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