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重走下庄古道,致敬当代愚公精神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2024年7月14日,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共同前往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重走下庄古道,致敬和弘扬坚韧不拔、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当代愚公精神。
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四周被绝壁合围,从坑沿到坑底的距离达1100米,地形十分险峻。由于地形封闭,之前的下庄村几乎与世隔绝,没有像样的道路,居民出行只能徒步或攀爬崎岖陡峭而又漫长的山路。四周都是悬崖峭壁,这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经历,还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开路之前,村子里有将近一般村民一辈子没走出过村子。由于交通不便,村里的教育资源匮乏,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开路前,村里只出过一个大学生,这足以说明当时教育条件的艰苦。在过去,下庄村因交通闭塞、资源匮乏而长期陷于贫困之中。
图为开通绝壁天路之前下庄村人的出行方式
看到其他村陆续因为通路与外界交流而能够发展产业,使得村民生活富裕起来,当时担任村支书的毛相林决定,一定要带领村民给下庄村凿出一条路来。下庄村人召开院坝会,商讨绝壁凿天路,全村人共同努力,筹集资金,下定决心开出一条路来。最早村民们就是靠手扣腿蹬和一些简易农具,一点点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施工,没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只能依靠麻绳等工具吊在石壁上。为开凿天路,许多下庄村人几个月不回家,就睡在挖好的路旁,睡觉时腰间系一根麻绳防止掉落。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研究早期村民开凿工具
“绝壁天路”的开凿过程中,下庄村人不仅面对着艰苦的环境条件,还面临着生命危险和失去亲人的悲痛。尽管这个历程充满艰辛,下庄村人不曾放弃。下庄人用“不等不靠”的自觉、“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定不移”的执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合力攻坚”的奋斗,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天路”的修通,不仅打破了下庄村与世隔绝的状态,更为这里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下庄村逐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图为下庄古道示意图
面对地形的闭塞,村民们没有向恶劣的自然条件低头,而是在村支书毛相林的带领下,用双手和智慧,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希望之路——“天路”。踏上这条陡峭曲折的下庄古道,实践队队员们真实感受到曾经下庄村村民出行的艰难,真正体会到坚韧不拔、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当代愚公精神。
图为实践队队员重走下庄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