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孙昱寒 时间:2025-07-13
导读: 长安大学“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 探索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路径, 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韩城“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暑期社会...

长安大学“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路径,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韩城“耕读三秦看振兴·产销文旅共融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韩城市新城办五星村手工艺非遗工坊,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座谈交流,深入学习非遗历史文化,聆听传承人故事,切身感受非遗文化对乡村振兴的推动。 

图1.jpg

当日中午,实践团队抵达新城办五星村手工艺非遗工坊,受到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制作技术代表传承人马玲仙和郭莉的热情接待。在郭莉的带领下,团队首先进行了沉浸式学习。郭莉细致介绍了韩城布艺瑰宝——布老虎和手工印染的历史与工艺,并展示了虎头枕、韩城串串等独具特色的布艺民俗用品。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不仅承载着韩城人民对平安、快乐、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更成为五星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支撑。

图2.jpg

图4.jpg

为加深实践感知,两位老师特邀团队亲身体验布老虎制作。马玲仙和郭莉亲自示范,详细传授了缝制布老虎中的关键技艺“藏头针缝法”。实践队员们认真跟学,亲身体悟着传统技艺中蕴含的精妙智慧。

图7.jpg

图6.jpg

随后,郭莉与实践队员围绕“非遗布艺的守正创新”、“非遗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出路”、“非遗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座谈交流。她提出要通过挖掘文化内涵、保护传统技艺、适应时代发展、拓宽宣传手段等多方面举措传承非遗,探索“非遗+产业”发展路径,打造特色品牌,增加村民收入来吸引更多的人投身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从她的话语中,实践队员感受到她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以及对非遗兴农的坚持,正是这份坚守与热忱,推动着她不断走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

图8.jpg

图9.jpg

通过今天的社会实践,实践队员触摸到传统非遗的温度,也了解到文化引领乡村发展的现实探索。那些指尖流转的布艺手工,是乡村深厚的文化底气,更是点燃产业发展的火种,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并助力非遗传承,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绽放更璀璨光彩。

图10.jpg


责任编辑: 孙昱寒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