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走访幸福小区,倾听民声故事
长安大学:走访幸福小区,倾听民声故事
为深入了解郭勒木德镇居民的生活变迁与精神风貌,探寻 “两路” 精神在基层群众中的传承印记,7 月 22 日,长安大学实践队走进格尔木郭勒木德镇幸福小区,与当地民众开展面对面访谈,从鲜活的生活故事中汲取调研养分。
幸福小区作为郭勒木德镇重要的居民聚居区,聚居着汉、蒙古、藏等多个民族群众,是该镇推进城镇化建设与民族团结工作的缩影。小区内配套设施完善,邻里关系和睦,既保留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洋溢着现代社区的活力,居民们的生活轨迹与郭勒木德镇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成为观察基层民生与精神传承的生动样本。
图为实践队员与蒙古族老人特布登的合照
实践队员的访谈温情而深入。在与 75 岁的蒙古族老人特布登的交流中,这位有着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格外让人动容。他手持 “优秀共产党员” 证书,向队员们讲述了自己参与当地公路建设后勤保障的往事:“上世纪 70 年代,我跟着筑路队伍送物资,看着青藏公路从砂石路变成柏油路,心里比啥都敞亮。” 他坦言,党员身份让他始终牢记 “吃苦在前”,如今虽年事已高,仍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除特布登爷爷外,队员们还走访了小区内十余位居民:开超市的汉族大姐分享了依托城镇发展扩大经营的历程,藏族大叔回忆起依托青藏公路发展运输业的奋斗故事,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则畅谈如何用新媒体传播本地文化…… 不同的人生轨迹里,都藏着郭勒木德镇与公路共成长的印记。
图为特布登老党员带领实践队员参观幸福小区
此次幸福小区走访,让实践队员们从普通人的故事中触摸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特布登老党员的经历,不仅展现了基层群众与郭勒木德镇同频共振的生活画卷,更让 “两路” 精神在日常叙事中变得可感可触。实践队员们表示,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将成为理解 “两路” 精神当代价值的重要注脚,为调研增添最鲜活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