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践行两山理论,追寻浪记忆”||非遗传承篇

来源: 编辑:Hengyi 时间:2023-07-19
导读: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7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学“践行两山理论,追寻古浪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此行第三站——古浪县文化馆,深入了解古浪非遗传承与保护。 走访调查古浪非遗文化,了解背后的传承故事,感受古浪非遗魅力。7月19日下午2点,古浪县文化馆与...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7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学“践行两山理论,追寻古浪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此行第三站——古浪县文化馆,深入了解古浪非遗传承与保护。

图片1.jpg

走访调查古浪非遗文化,了解背后的传承故事,感受古浪非遗魅力。7月19日下午2点,古浪县文化馆与实践团开展了一场非遗保护研学活动。古浪文化馆馆长张兴慧;古浪老调传承人陈万喜、俞存元;古浪童谣传承人钟长海参加座谈交流。

图片2.jpg

座谈会上,张馆长首先对实践团表达了热烈欢迎,并为实践团成员送上了古浪老调、古浪童谣的相关书籍和影视资料以及古浪县文化馆“非遗”保护贯彻落实情况相关调研材料。

图片3.jpg

    

会上,张馆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古浪县的历史沿革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情况。

图片5.jpg

从张馆长的介绍中得知:古浪县如今有5项省级代表性非遗名录,17项市级代表性非遗名录,90项县级代表性非遗名录。古浪县文化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要求,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保护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研学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还有幸与古浪老调、古浪童谣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这两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产物。

图片6.jpg

古浪老调是当地民间流传广远的一种小型歌曲。这种曲子,不仅以它最小的身躯,最大的情怀,最久远的历史和最扩展的方式,为人们播撒着欢乐,还同当地民众缔造出永恒的千年情结。故而有些地方称之为“老调”或“老曲儿”,其实都是河陇古老曲子与明清南北俗曲的一脉传承,“古浪老调”便是甘肃民间曲子歌腔中的重要一支。

图片7.jpg

 古浪童谣是古浪群众集体创作、流传的产物。流传的方式常常是口耳相传。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部分内容会发生变异;另一方面,又会在内容上,为便于记忆和念诵而有所变化。但其在艺术形式上往往形成相对的稳定性,这也是古浪童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色彩和特殊而较为固定的艺术形式的原因。

责任编辑: Hengyi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