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调研团赴宝鸡千阳县闫家村开展调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7日上午,西安思源学院大数据管理学院“青锋探乡·密境寻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宝鸡市千阳县闫家村开展实地调研。青年学子们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对话干部,开启了一场集非遗传承、乡村调研、青春对话于一体的实践之旅。
书记领航,擘画乡村振兴全景
在闫家村党支部书记张青帮忙联系对接下,团队顺利抵达闫家村。张青书记详细介绍了闫家村的发展概况,着重讲述了西秦刺绣这一非遗项目,源于村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艺。其产业发展先是从“散户经营”逐步走向“抱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实现了“居家就业”,进而借助电商平台拓宽了销路、打响了品牌。书记的讲解让实践团成员对闫家村“以绣促兴、以文化人”的发展理念有了清晰认知,也为后续调研明确了方向。
▲图1 村干部讲解闫家村
绣楼探秘,触摸非遗活态传承
随后,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实践团参观了村委会周边极具代表性的绣楼与刺绣基地。推开绣楼大门,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映入眼帘:既有承载着传统民俗的虎头枕、香包,也有融入现代审美的装饰画、服饰配件,色彩明快的丝线在布面上勾勒出千阳山水、田园风光,每一针每一线都诉说着西秦刺绣的独特魅力。村干部边走边介绍,这里不仅是村民交流技艺、创作作品的“主阵地”,也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村里会定期在此开展培训,邀请老艺人传艺,鼓励年轻人创新,让刺绣技艺在代际传承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图2 参观刺绣展馆
走近绣娘,聆听她“坚守与新生”
实践团走访了村里的一位“能人绣娘”。在座谈中,她谈到“做刺绣快五六十年了,手艺师从父辈,一直传承到现在。现在村里有培训、有订单,靠着这门手艺,每月能贴补家用,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绣娘笑着说,言语间满是对生活的满足。实践团成员从访谈中了解到这位绣娘的“成长轨迹”,也了解到了政府对个体绣娘的帮助和扶持。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记录着绣娘的故事,也更加理解了“指尖经济”对乡村家庭的意义。
▲图3 拜访能人绣娘
▲图4 五毒虎
此次闫家村之行,让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见证了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所得转化为学习动力,未来运用大数据专业知识,为乡村特色产业的数字化推广、市场分析贡献青年智慧。
▲图5 闫家村合影留念
作为学校“行走的思政课”重要实践内容,此次活动不仅让学子们在田野间感悟乡村发展的活力,更激发了大家服务基层、助力振兴的责任感。西安思源学院也将持续推进此类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