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来源: 编辑:王心语 时间:2025-09-13
导读: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香浸蜀土。调研团的第一站去到了四川保宁醋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保宁醋更是中国唯一的 “药醋”。在参观完生产车间后,调研团有幸与保宁醋非遗传承人杨勇老师展开对话,围绕自然禀赋、文化内涵、技艺精髓与发展路径等维度深入交流。这场访谈让调研团对保宁醋的认知愈发立体也真切窥见了这项千年非遗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的脉搏。如何让该项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彩、历久弥新,不仅是杨勇老师肩负的时代课题,更成为我们青年一代需要思考与践行的责任。

e55b2c4ab01b105d0f577d64416fcfaf.jpg

三发揉压艺,蒸馍蕴匠心。调研团的第二站去到了四川保宁蒸馍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保宁蒸馍能以“色白如雪,酥散绵软”闻名,要赖以其独特的制作“秘术”——以三次发酵工艺为核心:先酵母初醒,再经12小时以上恒温深度发酵,最后成型馍坯静置终发30分钟。待面团恢复活力,经验丰富的师傅便施以“三翻九转”揉压秘技增强筋性,而后入笼蒸制,最后加盖的专属食品级红印。交流中,负责人讲述的蒸馍与科举的佳话也让大家印象深刻:因其绵实、久存不馊且冷热可食,自明清起,便成了远赴阆中参加科举的学子们的理想干粮。这枚小小的蒸馍,传承至今,无不彰显着阆中深厚的科举文化与教育底蕴。

9b69bedcc13bf14fa62d067b1cce46c6.jpg

卤艺承三国,科技绽古今。调研团的第三站去到四川阆中张飞牛肉集团参观学习,探寻传统卤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道。三国文化产业园内,张飞青铜像静静矗立;历史文化博物馆里,犒赏三军的典故与 "面黑心红" 的古法,无不勾勒出品牌的文化基因。步入工厂,全自动生产线的现代图景与展厅的历史印记形成鲜明呼应与对比:从检测、切割到熟化、包装,各环节无缝衔接。这座集智能化、自动化、透明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既延续着三国卤味的古法精髓,又以创新技术打破传统工艺的局限,让队员们深深感知到了科技赋能老字号生生不息的力量。

642c7ab41a72eb442bca210275cbdbd7.jpg

青春访古城,问卷汇民生。在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调研团开展了针对阆中古城中保宁醋商贩、白糖蒸馍商贩、张飞牛肉商贩以及游客的问卷调查。问卷问题涵盖经营模式、工艺手段、创新举措等,充分听取多方意见,旨在搭建起商贩与游客间的桥梁。

3f6af1a24538fa19df59752090f8eccd.jpg

回顾本次社会实践的种种经历,调研团在三个企业中学到的是守正创新、匠心传承、科技赋能发展之道——保宁醋坚守古法,同时以智能化生产、多品类拓展焕新千年醋香;蒸馍的印章既承袭着古代作坊防伪明责的传统,更成了正宗品质与百年匠心的直观见证;张飞牛肉让千年卤艺扎根文化土壤,借科技之力延伸生长。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将把所见所感转化为行动,以青春之力传播 “阆苑三绝” 的文化魅力,为老字号出圈、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年轻动能,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责任编辑: 王心语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