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感悟 >

巫山古韵,新梦交响: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巫山博物馆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李康怡 时间:2024-07-15
导读: 为了深入了解巫山县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调研巫山县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郑渝高铁巫山段的建设及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的原因,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重庆巫山博物馆。...

为了深入了解巫山县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文化,调研巫山县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辉煌成就,特别是郑渝高铁巫山段的建设及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的原因,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重庆巫山博物馆。

随着实践队的脚步,我踏入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巫山博物馆,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温柔地拉长,历史的尘埃在光与影的交错中缓缓升起,而我,作为这趟旅程中的一员,心灵深处被深深触动,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感悟与成长。

巫山博物馆,这座屹立于云雾缭绕之中的文化殿堂,不仅是时间的低语者,更是现代与古老交织的梦幻空间。在这里,历史的深邃与未来的曙光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在巫山博物馆的静谧空间中,讲解员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沉稳而有力量,引领着我们穿梭于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梦境。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高铁如银色巨龙穿山越岭,不仅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更将巫山的农产品与广阔的市场紧密相连。那飞驰而过的列车,不仅是速度与效率的象征,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翼,它带着巫山的绿意与丰收,飞向千家万户的餐桌,实现了产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博物馆中青稿1.jpg

图为博物馆志愿者为实践队员讲解巫山高铁

而提及巫山的隧道,它们仿佛是自然与人工的巧妙融合,穿越了重峦叠嶂,打通了闭塞与开放的天堑。这些隧道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奇迹,更是巫山人民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的见证。它们如同一条条光明之路,引领着巫山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巫山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这种现代化进程与古老文化的和谐共生。高铁的轰鸣与隧道的深邃,与馆内珍藏的历史文物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对话。这种对话,不仅展现了巫山从古至今的沧桑巨变,更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时代的到来。

在参观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参与拓片的活动。那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通过墨与纸的交融,将石刻上的文字或图案完美地复制下来。当我亲手拿起拓包,轻轻地在石碑上拍打,看着墨色逐渐渗透纸背,形成一幅幅精美的拓片时,我的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畏。这不仅仅是对古人智慧的一次致敬,更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在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博物馆中青稿2.jpg

图为团队成员与志愿者一同体验拓印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亲身体验、亲手实践所带来的感悟与收获却是无法替代的。在巫山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更是精神层面的觉醒与重塑。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失其魂、不失其根。同时,我们还需要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为乡村的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博物馆中青稿3.jpg

图为巫山博物馆内景

乡村振兴,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召唤。它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只有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才能培育出更加茂盛的发展之林。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青春的誓言,为这片土地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 李康怡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