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社会实践 >

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八)

来源:长安大学 编辑:张贵淞 冯黄杰 时间:2025-07-26
导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7月23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于贵阳市龙井村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队利用上午时间,与龙井村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梅就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7月23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推普兴乡梦·共铸民族情”暑期社会实践队于贵阳市龙井村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队利用上午时间,与龙井村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梅就乡村振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问题进行座谈。杨梅介绍,龙井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村,村中百分之八十的居民为布依族。在当地近几十年的发展中,龙井村的村委会以商品经济为支撑,建设出食坊、宿坊和手工坊等经济模式,将布依文化融入各个坊中,将民族文化向外宣传,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从而留住青年工作者,实现当地经济良性循环。
村委会也应对着民族融合的挑战,从曾经当地封建的民族隔阂思想,到现今各民族通婚,从封建时期的“传内不传外”,到如今主动融合多民族文化,通过“周末大舞台”、“非遗进校园”以及“青年基地”等形式,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布依文化,并引入其他民族文化。

座谈会图片(1).jpg

队员与杨梅座谈

午后,实践队移步至当地蜡染坊,与蜡染坊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蜡染坊已成为多民族协作的“纽带”。在各个环节中,各族群众分工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文化层面,作坊每年举办“蜡染文化节”,各民族村民展示技艺、交流设计,共同创作“民族团结主题蜡染长卷”,用传统技艺讲述融合故事。
在非遗传承人张婷婷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体验布依族独特的豆染技艺,她细致示范基本工具使用方法以及制作工序。随后,队员们与张婷婷老师一起制作方巾,队员们在豆染的过程中深切体悟了传统非遗豆染的匠心独运,坚定了保护与发扬非遗传统文化的信念。

队员染坊体验成果.jpg

队员体验非遗豆染技艺

非遗创新引领时代潮流,文化传承焕发时代新生,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龙井村“非遗技艺与民族文化入产业”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感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学习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青年留存机制。此次实践让队员们阅读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时代答卷,深化了乡村振兴工作和民族融合的认识,展现了青春力量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 张贵淞 冯黄杰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