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大学子鹭岛问计:以青春实践解码城市高质量发展密码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高质量发展调研29队的青年学子穿梭在厦门大学校园和世茂双子塔商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调研受国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JZD0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CTJ008)与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25KG-YBXM-055)三重学术支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深入探访居民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观感受。
携国家课题南下特区,以青春脚步丈量民情
晨曦初露,调研队的同学们早早来到厦门大学附近街区,开始了第一站的问卷调查工作。课题组选用统一问卷设计,涵盖基础信息、生存需要、发展机会、精神认同和开放性建议五大板块,下设文化氛围、空气污染治理、公众服务、智慧服务等多个具体问题,旨在深入了解居民对城市发展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我们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将国家级科研课题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重要尝试。”这是实践队员林虹余参加该调研活动的第二年,她认为本次课题组的问卷设计从生存到发展再到认同的递进框架,响应了二十大报告‘增进民生福祉’要求。据悉,此次调研所得数据将进行系统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其中部分结论将纳入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问卷调研
执科学问卷采集民声,秉严谨态度解码需求
调研队员敏锐捕捉着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手拿提前准备好的传单,耐心邀请学生、商户等多元群体扫描填写问卷。在双子塔商圈,队员们遇到了在软件园工作的张先生。“厦门的空气质量这几年确实改善很多,‘厦门蓝’已经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张先生在填写问卷时表示,“不过,在智慧服务方面,我觉得还有一些提升空间,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等群体,应该提供更多适老化改造。”这样的真实反馈正是调研队最希望获得的,对于团队而言,不仅要收集数据,更要聆听故事,感受温度。
面对不善于使用手机填写问卷的老人,队员们俯身将问题读出,“您认为厦门市面上销售的食品是否安全?”“您对本市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信心吗?”——各个方面的问题引发路人热烈讨论,问卷的内容成为检验“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成效的显微镜,更见证着二十大“增进民生福祉”要求在特区土壤的落地生根。
图为团队成员耐心为受访者解释问卷内容
图为团队成员邀请当地学生填写问卷
以青春笔墨书写担当,用专业智慧报效家国
夕阳西下,队员们结束了一天的调研工作,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真正走出了象牙塔,走进了社会大课堂。”队员黄同学感慨道。
图为团队线下调研成员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西安交大学子践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生动体现,更是高校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实践。从千年古都到海上花园,西交学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解码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人民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