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大实践团助力安康贝尔渔业: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正式挂牌
陕西工大实践团助力安康贝尔渔业: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正式挂牌
夏日的阳光洒在安康市贝尔渔业集团的厂区,水面映出粼粼波光。近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支充满活力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企业一线,在贝尔渔业集团源头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学习与实践交流活动,并最终完成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仪式——正式授予该企业“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基地”牌匾。
图1为实践团给贝尔渔业集团授牌
在集团负责人杨总的热情引领下,青年学子们深入养殖核心区域,细致考察了幼鱼培育的全流程。目睹鱼苗在科学管理的清澈循环水系统中自在游弋,亲身体验了现代渔业对水质、温度、饵料投喂等环节近乎严苛的精细管控,实践团成员们对“科技兴渔”的内涵有了直观而深刻的理解。随后,杨总特别选取集团两款代表产品,从生态养殖理念、技术保障到市场价值,进行了生动详尽的专业讲解,为后续推广埋下扎实认知基础。
图2为杨总带领参观讲解幼鱼生长的过程
带着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实践团成员们迅速在厂区开阔处搭建起简易而专业的直播平台。在集团唐主任的鼎力支持与现场协调下,镜头聚焦于源自安康优质水源的健康渔产。青年主播们将方才在车间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将贝尔渔业的品质故事与健康理念,通过直播跨越地域限制,送入千家万户的视野。这不仅是技能的实战演练,更是校地协同为地方名优特产赋能的一次生动尝试。
活动高潮聚焦于庄重的授牌仪式。实践团代表郑重将镌刻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基地”字样的牌匾授予贝尔渔业集团。这方牌匾,远非简单的标识——它如一道契约,清晰锚定了学校与企业在未来长期合作中的共同坐标。它象征着理论教育扎根于产业实践的沃土,标志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将开启更深层次的精准对接与循环滋养。在热烈的掌声中,双方代表共同托起的,是产教融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坚实希望。
此次“三下乡”之行,青年学生们走出校门,触摸到产业一线跳动的脉搏,将专业知识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具体场景中淬炼、检验与升华。而授牌仪式的完成,更是为陕西工大与安康贝尔渔业之间架设了一座坚固的桥梁。这座桥,连接着课堂与车间、科研攻关与工艺瓶颈、青春才智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图3是实践团在
当校徽与企业标识在牌匾上紧密相依,这无声的誓言标志着教育链与产业链正尝试编织成一股坚韧的绳索。陕西工院实践团此行所播下的合作种子,在安康的山水间汲取养分;它承载着共同的愿景:让青年才智在产业的土壤中破土,让技术革新在教育的清泉里扬波——最终,在产教融合的深耕细作中,孕育出属于未来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