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总结 >

青春力量架起 “红纽带”—— 陕工职大实践团在白水书写科技助农与爱心担当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编辑:晴空 时间:2025-08-19
导读: 8 月 1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寻迹工业抗战淬炼时代匠心” 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踏着盛夏的热浪走进渭南市白水县后洼村。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队伍,在此开启了一场 “科技探访 + 爱心助农” 的实践之旅 —— 他们既在现代化果园里触摸科技...

8 月 1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寻迹工业抗战・淬炼时代匠心” 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团队,踏着盛夏的热浪走进渭南市白水县后洼村。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队伍,在此开启了一场 “科技探访 + 爱心助农” 的实践之旅 —— 他们既在现代化果园里触摸科技兴农的脉搏,也在崎岖山梁间用汗水为果农搭起 “爱心桥”,让青春身影成为乡村田野间最亮眼的风景。

实践的第一站,是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 白水县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刚踏入园区,现代化农业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全地形履带式升降平台在果树间灵活穿梭,遥控履带自走式打药机均匀喷洒着药剂,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实时监测着果园生态,这些 “硬核” 设备的高效运转,彻底打破了学子们对传统农业的固有印象。

6899b3cc6b8e905bd1d5087e_m.jpg

“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是我们拿下‘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这块金字招牌的关键。” 合作社负责人许老师指着设备向团队细致介绍,“就说这打药机,以前 10 个人一天才能管 10 亩地,现在一台机器半天就搞定,效率提了何止十倍,果子品质也跟着往上走。”

6899b3cd6b8e905bd1d50880_m.jpg

围绕科技如何赋能农业、高校怎样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等议题,实践团与合作社展开了深度交流。当双方在 “科技兴农需青春力量” 的观点上达成高度共识时,现场便敲定了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协议 —— 这一纸约定,让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乡村的产业需求有了更紧密的联结。

“以前总觉得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亲眼见这些设备转起来,才懂科技能让土地迸发出这么大的能量。” 团队成员王致皓望着园区里忙碌的机械臂,眼神里满是震撼,“这趟真没白来,彻底刷新了我对农业的认知。”

6899b3cd6b8e905bd1d50882_m.jpg

从现代化示范园到后洼村村党支部,话题很快转向果农的现实难题。座谈会上,村干部的话语里带着焦急:“咱村苹果长得好,但有些果园在偏远山梁上,路难走得很,大型机械根本开不上去,摘果子、运果子全靠人力。有时候果农看着满树的红苹果,就是愁得运不下来。”

6899b3ce6b8e905bd1d50884_m.jpg

听着这话,实践团的同学们心里揪了起来。团队当即调整行程,决定直奔山梁深处的果园 —— 为困难果农搭把手。他们带上轻便折叠采摘器、透气果篮等工具,踩着坑洼的山路往果园赶,脚下的泥土沾了裤脚,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一个人放慢脚步。

6899b3ce6b8e905bd1d50886_m.jpg

6899b3ce6b8e905bd1d50888_m.jpg

山梁上的果园里,采摘工作迅速铺开。同学们蹲在低矮的果树间,把 “轻拿轻放留果柄” 的要领记在心里,小心翼翼地将红透的苹果摘下来,轻轻放进背上的果篮。没一会儿,汗水就浸透了队服,有的同学手臂被树枝划出道道红痕,也只是抹把汗继续干。在大型设备到不了的陡坡处,他们就两人一组,一人托着果筐底部,一人扶着边缘,一步一晃地把苹果往山下运。

“你看这些娃,衣服湿得能拧出水,胳膊被划得红一道紫一道,却没喊过一句累。” 果农李大爷站在田埂上,看着堆得越来越高的苹果筐,眼眶直发热,“要不是他们来帮忙,这些果子说不定就得烂在树上,咱心里除了感谢,实在不知道说啥好。”

6899b3cf6b8e905bd1d5088a_m.jpg

两天时间里,同学们累计干了十几个小时,硬是帮着摘了约 6000 公斤苹果。采摘完不算完,他们又蹲在果园边的空地上,学着给苹果编筐、分拣 —— 个头匀称、表皮光滑的放进 “优质筐”,稍微有点瑕疵的归到 “普通筐”,连果柄的完整度都一一检查。

“在实训室里看数据、做检测,总觉得少了点啥。今天亲手给这些苹果把关,想着能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心里才真正踏实。”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的王心怡指尖沾着泥土,眼里却闪着光。

在村党支部和实践团的协调下,这批带着青春温度的苹果很快被全部收购。当果农们攥着崭新的钞票时,不少人红了眼眶:“这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啊!这些娃让咱实实在在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6899b3cf6b8e905bd1d5088c_m.jpg

“从现代化示范园到山梁背后的果园,学生们既用科技的眼界拓宽了认知,也用青春的汗水践行了担当。” 带队老师王昊望着同学们在示范园前的合照,语气里满是欣慰,“他们用实际行动,架起了一座跨越山梁、连接高校与乡村的‘红纽带’。”

秋林苹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军杰也连连点头:“这趟实践活动,把‘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道理讲活了。这些年轻的力量,不光给白水苹果产业添了劲,更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的青春动力。”

责任编辑: 晴空
声明:本文转自于互联网,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