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前往烟台开埠陈列馆开展实践活动
追溯开埠风云:“胶东红途,薪火相传” 调研队探访烟台开埠陈列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少年从城市发展脉络中汲取奋进力量,6 月 29 日,“胶东红途,薪火相传” 调研队在队长王子豪带领下,前往烟台开埠陈列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队员吕伟、张宇彬、朱炜民一同走进这座承载着烟台近代记忆的场馆,在百年历史遗存中解码城市发展的基因密码。
图为调研队成员参观烟台开埠陈列馆
邂逅登莱青道衙门鼓
陈列馆展柜中,这面历经岁月侵蚀的陶制鼓身,呈现出独特的 “U” 型轮廓。鼓身上,“山东登莱青道衙门鼓 晋泰号造” 字样清晰可辨,虽有破损,却难掩历史韵味。调研队队长王子豪与队员吕伟、张宇彬、朱炜民围站展品前,在讲解员引导下,开启历史解码之旅。
“登莱青道是清代山东省级行政区划,统辖登州、莱州、青州三府,这面鼓是道台衙门用于敲击集众的器具,见证着当年政务运作的场景。” 随着讲解,队员们目光聚焦鼓身,想象着百年前,鼓声回荡在衙门,传递政令、召集民众的画面。吕伟感慨:“一件小小的器具,串联起清代地方治理的片段,先辈们的行政智慧与历史风貌,就这样被留存下来。”
张宇彬仔细端详鼓身的文字与纹饰,“‘晋泰号造’ 标注着制作商号,侧面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分工与商业生态,这不仅是政务用具,更是社会经济的微观缩影。” 朱炜民则关注到鼓的材质与工艺,“陶制鼓身虽简朴,却坚固耐用,体现古人的实用智慧,每一道纹路、每一个字迹,都是历史的‘活’证据。”
图为登莱青道衙门鼓
解码福山县地理图
踏入陈列馆,这幅依据《福山县志》绘制的地理图,瞬间抓住众人目光。图中,山川、城池、庙宇、关隘等元素错落分布,清晰勾勒出明清时期福山县的地理格局。调研队队长王子豪带领吕伟、张宇彬、朱炜民等队员,围站图前,在讲解员解说下,探寻历史脉络。
“明朝初年,沿海倭患频发,福山县因地处胶东半岛要冲,成为海防关键节点,卫、所、墩台等军事设施星罗棋布。” 随着讲解,队员们目光聚焦图中沿海区域,那些标注的军事机构,诉说着古人为御敌保疆付出的努力。吕伟感慨:“先辈们在这片土地戍边御寇,山海间的坚守,是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
图中,福山县城池居于中心,规整的建筑布局,彰显当年县治的繁荣。庙宇、学宫等标识,见证着文化传承与社会秩序。张宇彬仔细端详,说道:“从地理图能看到,过去的城市规划与文化根基紧密相连,这些历史印记,是理解当下城市文化的根源。” 朱炜民则被图中山川河流的标注吸引,“山水格局塑造了福山县的发展,也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这张图就像一部立体的历史档案。”
队长王子豪表示,这幅地理图是研究烟台地域历史的珍贵素材,它串联起海防历史、城市变迁与文化传承。通过此次观察学习,调研队对烟台历史底蕴有了更深认知,后续将继续挖掘这类历史资料,讲好胶东历史故事,让地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
图为福山县地理图
百年口岸的精神回响
参观接近尾声时,队员朱炜民在《热闹的集市》前驻足。画面中,中外商船林立,码头工人肩扛货物的身影在蒸汽机车旁显得格外渺小。“从被迫开放到主动融入世界,烟台的故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他指着图中一处标注 “民族工商业区” 的区域说,“这里既有列强经济侵略的痕迹,也有民族资本抗争的印记,这种复杂的历史告诉我们:唯有自立自强,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队长王子豪在总结时表示:“烟台开埠的历史,既有屈辱与伤痛,也有探索与抗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教训,更要从先辈的奋斗中汲取力量。未来调研队将继续挖掘开埠历史中的红色基因,让这段跨越百年的记忆成为激励青年担当的精神养分。”
离开展馆时,队员们回望这座百年老建筑,烟台山的海浪声仿佛在诉说:历史从未远去,它始终在指引未来。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厘清了烟台的城市发展脉络,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化了对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的认知,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注入了新的思考。
图为朱炜民在参观《热闹的集市》
队长王子豪在总结时表示:“烟台开埠的历史,既有屈辱与伤痛,也有探索与抗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教训,更要从先辈的奋斗中汲取力量。未来调研队将继续挖掘开埠历史中的红色基因,让这段跨越百年的记忆成为激励青年担当的精神养分。”
离开展馆时,队员们回望这座百年老建筑,烟台山的海浪声仿佛在诉说:历史从未远去,它始终在指引未来。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厘清了烟台的城市发展脉络,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化了对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的认知,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注入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