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里黄牛鸣,青春风过草生金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 7 月 9 日的天刚蒙蒙亮,咸阳火车站的站台就漫着潮气。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与流通学院那 8 个穿统一蓝褂子的年轻人,背着鼓鼓囊囊的包,里头装着直播架、打印纸,还有一脑子的电商经。"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旗子上的字被晨风吹得猎猎响,像要把这股子朝气,一路吹进秦巴山里去。
D168 次列车钻过一个又一个隧道,窗外的绿就忽明忽暗地跳。先是咸阳平原的麦子地,渐渐换成秦巴山脉的坡,梯田像被谁摞起来的绿瓦,一层叠着一层往云里钻。有队员扒着窗户数山,数到第七座时,带队老师指着远处:"过了那道梁,就到安康了。" 他们要去的香山村,就藏在那片山褶皱里,藏在晨雾和黄牛的铃铛声里。
香山村的路是绕出来的,像根没缠紧的绳,在山腰间打了好几个结。实践队踩着碎石子往上走,草叶上的露水把裤脚打湿,一股子清苦的草木香往鼻子里钻。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老槐树下,刘场长正蹲在石碾子上抽烟,见人来,把烟锅在鞋底磕了磕,黝黑的脸皱成朵菊花:"来得巧,刚给牛添了新草。"
牛栏在坡下,木头桩子扎的,栏里的黄牛正甩着尾巴嚼草,唾沫星子溅在青石板上。"咱这牛,吃的是没沾过化肥的草,喝的是岩缝里渗的水,肉切开来,纹理里都带着甜。" 刘场长摸了摸一头老黄牛的角,那角被摸得油光锃亮,"就是这路,愁人。收肉的贩子骑着摩托来,看咱运不出去,压价压得狠。去年有头牛长到千斤,愣是少卖了三百块。"
山风从栏缝里钻进来,带着牛栏特有的腥气,也带着养殖户的难。实践队的学生们掏出本子记,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牛嚼草的声音,倒像在给这山坳坳里的愁绪打拍子。他们跟着刘场长转,看他用粗瓷碗给牛添料,看他凭经验摸牛肚子判断饱饿,也看他对着手机上的市场价唉声叹气 —— 那手机屏裂了道缝,字都有点歪。
夜里的香山村,星星压得低,像要掉在草垛上。实践队的屋子亮着灯,桌上摊着从学校带来的资料,电商平台操作指南、现代养殖技术手册,被翻得卷了边。"销路是死结,得用网解开。" 队长王喆熙指着地图,香山村的位置被红笔圈着,"山挡路,网不挡。咱教刘场长直播,让城里人看看这牛是怎么在坡上跑的,草是怎么带着露水长的。"
第二天起,牛栏边多了个三脚架,手机镜头对着吃草的黄牛,也对着刘场长黧黑的脸。起初他拘谨,手不知往哪放,学生们教他:"场长,您就说牛今早吃了啥草,喝了哪道泉的水。" 他憋了半天,冒出句:"这草,牛吃着香。" 直播间里倒有人回话:"大爷实诚,这牛肉肯定差不了。"
有个戴眼镜的女生,叫汤夏钰,蹲在地上教刘场长用电商软件。"点这个 ' 我的店铺 ',再点 ' 上架商品 ',把牛肉的照片传上去。" 刘场长的手指头粗,总按错键,额头上渗出汗,却笑得欢:"这玩意儿比赶牛难,可学会了,牛就不用愁嫁了。" 学生们还把防疫知识、草料配比打印成小册子,字打得大,配着图画,刘场长翻着,说比村头墙上的标语好懂。
五天时间,像山涧的水,看着慢,流得快。离村那天,刘场长赶着牛群往坡上走,小黄牛蹦蹦跳跳,老黄牛踱着步子,铃铛声在山谷里荡来荡去。实践队的年轻人站在路口,看那些牛影渐渐融进绿里,刘场长回头挥挥手,手里攥着那个屏裂了缝的手机 —— 屏保换成了他和牛群的合影,背景里有个举着直播架的蓝褂子。
"以前觉得养牛就是养牛," 刘场长的声音被风送过来,"现在知道,牛身上能长出金疙瘩。"
列车往回开时,学生们的包里多了些东西:刘场长塞的野核桃,沾着草籽的笔记本,还有几张直播截图 —— 上面有城里人的留言:"等牛肉上架,我订十斤。" 窗外的山还是那座山,坡还是那道坡,可风里好像多了点不一样的东西,像是种子落进土里的动静。
这秦巴山里的事,从来都慢。可慢里藏着劲,像老黄牛啃草,一口一口,总能把坡啃出片新天地。那些穿蓝褂子的年轻人,像阵过路的风,吹过香山村的草,吹过刘场长的牛栏,也吹开了乡村振兴的一角 —— 那里头,有黄牛的鸣,有青春的汗,还有山坳坳里慢慢长出来的希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