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登录 | 注册 | 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 > 实践总结 >

青春力量扎根秦巴沃土:陕工大学子安康 “三下乡” 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编辑:周野 时间:2025-07-23
导读: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 2025 年 7 月 8 日至 12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与流通学院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安康地区,开展为期 5 天的 “三下乡” 实践活动。团队以 “专业赋能乡村振兴” 为核心,先后走进贝尔...

安康讯(通讯员 王喆熙 邵佳祥 袁景琪)2025 年 7 月 8 日至 12 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与流通学院 “链动安康・商贸筑梦” 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安康地区,开展为期 5 天的 “三下乡” 实践活动。团队以 “专业赋能乡村振兴” 为核心,先后走进贝尔渔业集团、香山村黄牛养殖场及安康博物馆,通过产业调研、科技助农、新媒体推广与文化探寻,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振兴动能,在秦巴山区谱写了一曲青春助农的实践篇章。

战前绸缪:校院联动筑牢实践根基

7 月 8 日,实践团行前动员会在咸阳校区召开。商贸与流通学院立足现代物流管理省级 “双高” 专业群优势,针对安康秦巴山区物流梗阻、电商短板等发展桎梏,制定 “直播助农 + 供应链诊断 + 企业走访” 三维行动方案。指导老师刘瑞构建 “三组协同” 机制,实行素材 “日清日结”,同步落实全员意外险投保、食宿交通统一管理等安全举措,为实践活动筑牢根基。

“要把直播设备变成‘新农具’,让物流知识成为‘新农技’。” 动员会上,实践团成员庄严宣誓。此次实践旨在通过校地联动,打通农产品出山 “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科技赋能渔业:从池塘到屏幕的价值重构

7 月 11 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安康贝尔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总经理杨巧与汉滨区电商服务中心唐主任的陪同下,队员们深入现代化养殖基地,系统考察水产养殖全链条。循环水处理系统年节水超 3 万吨、投饵机精准投喂节省饲料 15%…… 一系列科技设备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革新力量。

“优质产品需要被更多人看见。” 基于对贝尔渔业产品品质的认可,实践团精选两款特色水产品作为直播主推品。7 月 11 日下午,两小时的助农直播中,队员们化身 “青春主播”,通过养殖基地实景展示、无公害养殖技术讲解,搭建起消费者信任桥梁。限时优惠等互动策略推动直播间数据攀升,成功将 “池塘里的鲜” 送上 “屏幕前的单”,为渔业品牌拓展开辟新路径。

山野破局:为黄牛产业铺就振兴路

7 月 12 日,实践团走进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在黄牛养殖场,刘场长的话道出产业困境:“咱的牛吃山草、喝山泉,肉是好肉,可就是运不出去、卖不上价。” 交通闭塞、技术陈旧、青壮年流失,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三道 “篱笆”。

队员们结合电商专业知识,连夜制定破局方案:为黄牛打造特色品牌,手把手教养殖户直播引流,讲解网上开店与冷链快递流程;整理现代养殖技术手册,普及防疫知识与科学配饲方法。当直播间首次涌入询问 “牛肉怎么卖” 的网友时,刘场长眼里燃起光亮:“原来养牛还能这么干,你们来了,我心里踏实多了。”

文化铸魂:从文物中汲取振兴力量

实践途中,团队专程走访安康博物馆。在鎏金铜蚕与史密簋展柜前,讲解员的讲述让千年文明与今日振兴产生共鸣:汉代鎏金铜蚕见证汉江丝绸经丝路远销西域,西周史密簋铭文彰显先民扎根乡土的担当。“文物里的开放基因与担当精神,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密码。” 指导老师的感慨,让队员们读懂:乡村振兴既要产业 “造血”,更需文化 “铸魂”。

青春作答:在乡土课堂书写成长

5 天实践里,队员们脚踩泥土、心贴民心。从贝尔渔业的循环水管到香山村的牛栏,从直播间的话术演练到博物馆的文物凝视,他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刘场长的笑容、杨总的技术革新、每一份想让家乡变好的期盼。

“课本知识只有种进乡村土壤,才能长出果实。” 实践团成员李优的感悟,道出了 “三下乡” 的真谛。此次实践,不仅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更让陕工大学子在服务基层中读懂了责任与担当 —— 当专业之笔遇上乡土考卷,书写出的,正是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责任编辑: 周野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 关于我们
  • 版权说明
  • 服务协议
  • 我要投稿

  • Copyright © 2010-2021 陕西大学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大学生网 - 陕西大学生网通讯社运营的高校新媒体
    陕ICP备15014909号-3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276号

    Top